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4 01:18:01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绝大多数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却并不能令人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脑设备不足;师资力量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学生的水平;固地适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类比迁移;整合多门学科等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 对策

1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电脑设各不足。以我们河南省周口市为例,城里的学校大多数都能开起课来。农村中小学却很少有能够开起课来的学校。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电脑老化严重。有的学校甚至2000年购置的无盘工作站还在用,学生上课根本无法保证。据笔者调查,多数农村中小学根本就不上信息技术课,勉强能上的,也往往3、4个学生甚至6个学生一台电脑,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就算城里的学校,电脑台数往往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些学校为了多招学生,每个班往往七八十人,一般的微机室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电脑设备够用好用的往往是一些新建学校,起点较高。但是也存在着更新换代的问题。

1.2 师资力量不足。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教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为数不多。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其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一名。

1.3 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很多学校,包括上级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平时不闻不问,对学校微机的运行情况不去了解、调查。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教课,而且还负责全校的电脑维护、网络运行、网站更新等等。而这些工作都不是摆在明面的,许多信息教师出了成绩,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奖励。而评优、评职称的时候信息教师又往往不受重视,导致很多教师积极性不高。

1.4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中学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这节上的内容等到下节课再提问时学生都忘记了;也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在父母的教育下有很好的基础。这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课堂教学难度很大。曾让一位初一级的学生演示“关闭计算机”的全过程,可这位学生只是关掉了显示器的电源,后经询问,大约1/4的新生都认为在显示器上看不到东西就等同于关掉计算机了。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难倒了众多学生,可见,有些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底子薄,甚至是一无所知,完全有必要从零学起。

2 解决问题的策略。

2.1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了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一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的和没有接触过的学生搭配分组,让他们互相带动。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2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学生对计算机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电脑游戏情有独钟,游戏中精美的画面很符合少年儿童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课本中的知识性问题不感兴趣,总会背着老师偷玩小游戏、看图片。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大量的宣传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学好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还要正确的领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3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趣。例如:在教学《指法》课时。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对操作不理想的学生,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要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2.4 运用类比迁移。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缩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

2.5 整合多门学科。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总之,要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上一篇: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小议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