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德育新课程的魅力所在

时间:2022-07-14 12:26:23

谈小学数学德育新课程的魅力所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47-01

德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合并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课程回归到人自身,回归到儿童的生活当中,重新赋予它以应有的魅力。回归于人和回归于生活是同一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就是他的生活,没有离开生活的人,当然也不会有离开人的生活。我们在更多情况下讲回归生活,是因为这一提法避免导致人的抽象化,理解到每个人都是具体生活的人。德育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从新教材进入试验区到现在时间不久,就它已得到的肯定来看,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极具魅力的课程。笔者认为其魅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激发爱国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如在教"圆周长"一课时,我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一径三"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这个圆直径的3倍。又如在教乘法口诀时,我告诉学生乘法口诀的历史很悠久,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了,使学生知道我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我告诉学生,他们是祖国的希望,还有许多科学的奥秘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揭开,鼓励他们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2.扎根于儿童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这两门课程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作为小学的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本内容。课程和教材中的人就是儿童的伙伴和朋友,他们和儿童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和探索、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他们在一起交谈他们所关心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是儿童不感到有心理距离的,因为它只是将儿童自己的生活内容展现在他们面前,其中有他们可以体会到的苦和乐,有他们曾经体验过的喜悦和烦恼,有他们能够理解的道理和知识,也有他们的期望和追求。为此,儿童们会把课程和教材看作是"自己的",它是一个"自己人"。课程和教材有了亲和力、感染力,祛除了以往对课程和教材的疏离感,其魅力自然而生。

回归生活,就是使课程成为儿童自己的,使课程成为真实可信的,使课程成为有生命的。

3.创设了愉悦的课堂生活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受教育历程本身就是生活。对于一个受教育的学龄儿童来说这是构成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儿童们在与老师、同伴、课堂教材、教育环境等等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教育与课程。我们说,我们的课程是从生活出发,是为了生活的,那么,首先就要让儿童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堂生活。我们说,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过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爱心有责任心、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那么我们的课堂生活首先就应当是这样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在标准和教材设计中所倡导的课堂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它应当充满"童趣"和"童乐",我们所建构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使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

在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们在这种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快乐和喜悦,这种快乐和喜悦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从感性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在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包括游戏、扮演、各种竞赛等等,在这种种感性活动中儿童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它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新课程新教材有许多要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做出的表达等等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这种自我实现在一个充满相互交往、沟通的课堂生活中也易于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在新的课程生活中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都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他人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得到集体、小组的认同,看到自己在小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的感受,这些都是令儿童快乐的事。

4.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目标里常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我们不仅在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我让学生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现在离自己父母的生日还有多少时间,进而提问到了父母生日这天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

5.以数学美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展示数学美,用数学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使之自觉地参与认识活动。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中的对称、运动、周期等等,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而,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和开掘数学美。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我们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上一篇:浅谈默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下一篇:关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