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14 08:46:46

非公有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心,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非公有制 企业社会责任 策略 评价指标体系

一、加强政府监管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规章制度秩序和法律规范秩序建设还相当不完善,同时为了追求利润“自然”的一部分,民营企业对社会的道德风险是保险投资在寻求更高的回报,甚至践踏国家法律。这就要求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措施,大力规范企业行为,并惩罚他们,为其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以保护公众的利益。

(一)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但也有严格的执法,监管和法律约束的企业社会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行政监督的法规,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 强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监督的机制

有关行政部门联合起来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以及工商、财税等经济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沟通。对于拒绝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应予以严厉查处,并在各监督部门、行业内和媒体通报、备案,作为重点对象整改;对于充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可以相应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奖励,或者授予显示其特征的荣誉称号。这样,在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的共同作用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会逐渐成为企业内部的理性选择。

(三) 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教育

企业不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甚至侵犯社会权益以牟取私利的导因,关键在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意识。所以,为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政府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只有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提高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企业才有可能积极与政府和社会互动,主动响应政府和社会的要求和期望来承担社会责任。

(四) 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当前缺乏完善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就缺乏切实实施社会责任的动力,企业对其社会责任表现就漠不关心,而将中心放在谋求利润最大化上面。我国应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非公有制企业强化自律,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因此,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具体措施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

企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首先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自觉性。最重要的就是转变认识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能力。

(二)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引导行动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价值观的内容包括体贴消费者,为社会作出贡献,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责任感。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可避免地内在要求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培育企业文化的时代特征,是通过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培育公司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支柱,使之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行动的指南。

(三) 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经营方向、组织结构、用工制度和利润分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又是企业的产品战略、市场战略、技术战略等事关企业全局发展的一项重要职能战略。因此,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并将其制度化。总体来看,企业经营理念中必须加入承担多元社会责任的内容;同时,在企业运作的某一特定时期,企业还要制定具体的社会责任目标。

(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家素质,实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行为

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家的责任意识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增长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的责任。管理企业和积累财富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果企业家拥有财富和资本是不道德的,它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也不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三、社会层面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措施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包括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非政府组织的促进作用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宣传作用。政府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引导和规范以及企业层面的自觉自律都要通过社会层面来协调和沟通。

(一)提高消费者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

消费者与企业是生活消费关系的两大主体,消费者是关系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提高消费者主动监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的意识,可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消费者应增强有关社会责任的理论知识,认识到企业对消费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和不承担情况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其次,增强消费者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监督企业行为的意识。

(二)通过非政府组织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提供便利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政府的执法力度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都需要得到监督,但目前,我国公民普遍缺乏监督的意识。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由有责任心、有正义感又有一定法律常识的人组成的民间机构,作为第三方监督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并监督政府的执法行为。这将有助于企业更加主动、自觉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有助于工人申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便利。实践证明,企业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会是双赢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是一种合作博弈。它强调的是效率、公平和公正,其结果是获得双赢。

(三)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宣传作用

舆论的指导和监督,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高度,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提倡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发挥广告效应,从而树立了榜样,引导消费;还是曝光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情况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负责者对环境负责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依靠民间机构和社会运动,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基础。但在我国,既缺乏基础,缺乏社会运动,以促进民间,因此,更需要形成舆论环境,通过多种媒体,从理论层面向社会正确阐明并宣传当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邓凯,研究生,就职于中信万通证券,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上一篇: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因素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配置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