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5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4 07:47:5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5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抗感染、平喘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气管炎咳喘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咳喘方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99-03

Abstract:

Keywords: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每年发病约3个月,持续2年以上[1]。在临床治疗中,单纯采用中医或是西医治疗的效果不佳。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六淫外邪犯肺所致,多为风寒、风热、燥邪犯肺,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导致咳嗽。在临床治疗中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用药时应因势利导、轻宣肺气,不能随意使用滋腻、敛涩留邪等药物。治疗时需分清虚实主次,标本兼治,预防病情的迁延。而将中西医疗法结合起来,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及西医的定位诊断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控制病情进展,同时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内科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05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2],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47~74岁,平均年龄(576±105)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81±24)年。观察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在45~72岁,平均年龄(565±103)岁,病程为5~11年,平均病程(78±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具体为:口服氨茶碱(生产企业:国药集团汕头金石制药有效公司;国药准字号:H44021063)100mg/次, 3次/d;必漱平(生产企业:上海信宜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 H31020475)6mg/次, 3次/d。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对于感染明显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对于咳嗽严重、呼吸道不通患者平喘化痰,给缺氧明显的患者吸氧治疗,对存在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观察组患者加用中药口服治疗,采用气管炎咳喘方治疗,组方为:淫羊藿20g,乌梅、生地黄、苦杏仁、山药、五味子、山茱萸、川芎各10g,辛夷花、苍耳子、甘草、麻黄各6g。将上述中药放入冷水中浸泡20min后水煎煮,水煎2次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

13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为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相关规定:显效:患者的咳嗽、喘息、咳痰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湿音消失,干音明显减少;有效:患者的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只偶尔出现,肺部哮鸣音和干音明显减少,湿音明显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或出现加重情况,各种肺部音无减少或出现增多情况。

14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值(FEV1、FVC、FEV1/FVC)。

15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在临床疗效的评估上,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在肺功能指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和周围组织出现慢性的非特异性的炎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有所升高。另外,大多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伴有阻塞性肺气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病因上,尚未完全清楚,其病理变化非常复杂,可以将病因分成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主要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免疫功能降低等,外因主要包括吸烟、病毒感染、刺激性烟雾、粉尘等[2]。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年老体弱、脏腑功能失调、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肺,肺气得不到正常的宣降,从而导致肺脏的虚弱,日久累及脾肾,在病情上一般表现为虚实夹杂,或偏寒或偏热,日久成瘀[3]。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宿病,容易反复发作,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中应养阴润肺、扶正补虚,重视肝脾肾的治疗,同时防止宣散过度导致正气受损,注意调护正气。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因的不同酌情用药,适当加用补肾纳气、理脾益气药物。并进行饮食调摄、运动干预、保暖干预等。

在临床治疗中,西医通过抗炎、抗感染、平喘止咳等方法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是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能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多,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4]。若治疗不当可能导致患者肺部菌群失调,引发并发症,加重病情。中医认为该病在急性期应以祛痰宣肺为主,缓解期则应补益肺脾,慢性迁延期则应标本兼治[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尤其是久病者发病时伴有肾虚状况,故而在治疗中不仅要宣肺益肺,同时还要补肾[6]以纳气。气管炎咳喘方中的山茱萸、淫羊藿、山药、生地黄等能起到较好的补肾效果,其中的淫羊藿在补肾壮阳的同时,还可祛风除湿改善的肺通气功能;苦杏仁、麻黄、甘草等药物具有宣肺止咳效果,能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乌梅、五味子、川芎、辛夷花、苍耳子等药物为使、佐药。诸药配伍起到宣肺止咳、祛风通窍之功效,促进患者肾脏功能、肺通气功能的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肺功能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探索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荣乐.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153,155.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1-52.

[4]苗凤英,魏汉林,伍青,等.三拗片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4例[J].中医杂志,2013,54(22):1957-1958.

[5]王柏丁,刘伊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J].四川医学,2014,35(3):369-370.

[6]刘梅花.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小儿慢支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7):80-81.

[7][JP2]钟碧琼.加味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8):103-104.[JP]

上一篇: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 下一篇:黄体酮合中医分期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