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0 02:10:17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各基础心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与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心律失常;麻黄附子细辛汤;右归丸;中医证候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54-03

Abstract:

Keywords: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脏疾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伴有心悸、乏力、头晕、胸闷等[1],当病情加重进入到晚期时可引发气促、胸痛、抽搐、晕厥等[2],甚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现象。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为常规西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心率水平,但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长期服用效果不佳,严重者须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本文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23±456)岁;12例窦性心动过缓,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房室传导阻滞。治疗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59±428)岁;13例窦性心动过缓,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例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3]中关于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有关心悸、胸痹的证候标准。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辨证属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重度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期及中、重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及高血压危象者;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病例;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对药物容易过敏的特禀质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H14020272)进行常规治疗,每次给药剂量为03mg,3次/d,连续治疗15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案,中医药物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药物方剂组成包括麻黄10g,制附子8g(先煎),细辛3g,肉桂5g(后下),鹿角胶10g(烊化),黄芪30g,桂枝10g,丹参10g,熟地10g,山药20g,菟丝子10g,杜仲10g,当归10g,炙甘草10g。每剂药物取汁300mL,分为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15d。

15观察指标

151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检查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152临床观察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详细记录两组的心率水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常见症状、体征进行观察,按中医单项症状记分、积分标准进行记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级量化,对以下症状分4级评分: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晕耳鸣、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评分标准:0级:无症状(0分);Ⅰ级:稍有症状,程度较轻(1分);Ⅱ级:经常有症状(2分);Ⅲ级:症状明显,影响工作或生活质量(3分)。

153疗效标准临床疗效标准参考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标准[6]制定,显效:心室率增加幅度大于等于10次/min,且心电图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心室率增加幅度大于等于6次/min,相比治疗前,心电图情况有所改善,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心室率增加幅度在6次/min以下,临床症状无改善。证候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的相关内容制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证候积分

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基础心率比较治疗前两组的基础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基础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上一篇: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下一篇:虎门合剂对成瘾模型及戒断大鼠GABA免疫阳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