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

时间:2022-07-14 07:34:54

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月后将瘢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外用中药制剂或生理盐水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中药制剂对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的影响。结果: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癜痕增生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中药;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兔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1-0096-02

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是由于皮肤创伤后的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量增殖和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是现代医学的难题之一,寻找治疗和预防瘢痕增生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加压、放射、冷冻、激光、激素注射、硅凝胶等疗法,但效果均不理想。中医药治疗增生性瘢痕具有疗效好、费用低、副作用小、兼顾性好的优点,必将发挥其巨大的潜力。研制疗效确切的中药成药将成为今后中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都成功建立了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为瘢痕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验工具。笔者利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研究了中药制剂对瘢痕组织的影响作用,为中医药防治瘢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物中药制剂(桃仁30g,红花30g,丹参30g,益母草15g,川芎15g),由浙江省中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

1.2 实验动物大耳白兔6只,体重2.3-2.5kg,雌雄各半。购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适应性喂养24h后实验。

1.3 实验方法3%戊巴比妥钠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用量为ImL/kg。然后在兔双侧耳腹侧分别做4个边长为lem的正方形切口,切口间距2cm,完整切除全层皮肤,直至软骨膜表面,并完整切除软骨膜。创面压迫止血后涂擦金霉素眼膏,创面暴露,无须包扎。术后第1天开始观察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2月后选择增生明显的兔耳瘢痕24个,随机分成2组,每组共有12个(n=12)。分别于瘢痕局部外用中药制剂和生理盐水治疗,每日2次。1月后在同样麻醉条件下切取周围正常组织的瘢痕组织标本,10%福尔马林固定,作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兔耳瘢痕组织情况。

1.4 观察指标 瘢痕增生指数(Hypertrophic Index。HI):HE染色组织切片于低倍镜下用测微尺测量,按公式m=A/B计算瘢痕增生指数。A=瘢痕凸起最高点至耳软骨表面的垂直高度;B=瘢痕周边正常皮肤皮缘至耳软骨表面的垂直高度。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5)表示,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瘢痕形成情况在兔耳腹侧形成创面后伤口约7天后愈合。1月时见高出皮面的增生块,淡红色,触之较软,组织切片观察见成纤维细胞增生,白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符合肉芽组织特征。2月时增生块较硬,暗红色,范围不超过原创沿,厚度约为兔耳腹面皮肤厚度的3倍左右,组织学观察符合瘢痕组织特征。

2.2 瘢痕增生指数情况 两组H1分别为(2.66±O.41)和(3.10 ±0.5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H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3 组织切片观察对照组皮肤组织镜下显示真皮层明显变厚,为周边正常真皮层厚度的3-4倍,主要是大量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增多、增粗,致密并排列紊乱,其间有少量炎性细胞,结构近似人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治疗组真皮层厚度约为正常真皮层厚度的2-3倍,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少,胶原纤维致密下降明显,表层排列稍规则,成水平向,内层排列紊乱。

3 讨论

明代《证治准绳・疡医》称瘢痕为黄瓜痈,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称肉龟,近代名医赵炳南据本病与刀伤关系密切,命名为“锯痕症”,此外,还有“蟹足肿”、“肉蜈蚣”等名称。

瘢痕病机一般认为与先天禀赋、素体特异有关,加之遭受金创,水火之伤,余毒未净,气滞血瘀,搏结经络而成。又有记载:“此证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宜内服剂防败毒散加天花粉、乳香、没药,外用神针针在头尾,以艾灸足二十八壮”。临床本病由烧、烫伤引起者初期多表现为湿热浸淫,气血壅滞,因手术或其他创伤而致者多为皮肤受创,正气虚弱,邪毒外人,二者日久均可见经络痹阻,瘀血停滞,不通则痛,又血行失畅,局部血脉空虚,血虚生风故痒,治宜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祛风止痒为主,同时不可忽视清利湿热、凉血解毒。

中医药治疗瘢痕历史悠久,《刘渭子鬼遗方》中即有“六物灭瘢膏方”、“小品灭瘢方”的记载。治疗上多采用活血化瘀、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酸涩收敛之品。笔者所用中药制剂中,丹参宣通运化、活血化瘀、凉血消肿;益母草活血化瘀,抑制肉芽组织增生;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改善瘢痕内微循环。诸药合用,能调气活血,消瘀散结。

丹参是活血化瘀中药的代表性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研究发现,丹参能改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而不影响其活力并抑制其增殖,它能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影响细胞的周期,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减少I、Ⅲ型胶原量。兔实验性增生性瘢痕内局部注射丹参,能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真皮胶原的含量,并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丹参有良好的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其活血化瘀功能使瘢痕组织血液循环改善,消除缺氧、乳酸增多等引起瘢痕增生的因素,通过增加病损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lXm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加强对自由基的清除,消除自由基的促瘢痕增生效应。

研究表明川芎嗪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能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复制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均停滞于c2-M期。对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制剂治疗的瘢痕组织中,其真皮层厚度,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胶原纤维致密下降,排列较规则;而且中药治疗组瘢痕增生指数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中药制剂对兔耳瘢痕组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抑制瘢痕的增生:(1)直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从而减少胶原的合成和分泌;(2)增加胶原酶产生、增强胶原酶活性,抑制胶原产生并促使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和纤维重吸收;(3)通过调控细胞因子,降低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达到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慢胶原合成与沉积的作用;(4)破坏瘢痕内血管,使血管内皮细胞萎缩,阻断瘢痕内血液供应,从而抑制瘢痕增生。中药制剂防治瘢痕疗效肯定,外治法具有直接作用于局部、对全身影响较小、副作用小的优点,将有广阔的前景。

上一篇: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关系分析 下一篇:眼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