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式早教

时间:2022-07-14 05:31:26

生活式早教

真正的早教,并不是教会孩子多少“本领”,而是着重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让孩子有好的亲子关系和社交能力,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快乐地成长,这就是“生活式早教”。

早教融进生活,孩子获益多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与家人的相处也是最主要的“社会活动”。“生活式早教”就是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模仿、接触、了解世界,进行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性教育学者黛布拉·哈夫纳在她的著作中曾提出“可教时机”的概念。虽然她提出这个观念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儿童性教育方面,但实际上针对0-3岁的幼儿,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可教时机”,关键在于父母如何援引和利用。

比如,我的同事小戴,她从未让儿子上过早教班。戴女士的儿子4岁才上幼儿园,但他懂得很多其他小朋友不懂的东西。大家都很惊讶,问戴女士是怎么教会孩子的。戴女士说:“青蛙和蝌蚪的关系,是靠我们郊游时看到蝌蚪,再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了解的;所有汽车标志和车型,也是从散步时边走边认汽车开始的;对植物的兴趣,也是从散步时或去公园时学着辨认开始的……”当然,戴女士也承认,她和丈夫没少花功夫,比如周六要去公园,两人周五晚上就得在网上找一些植物的图片,诸如此类的“功课”没少做。

生活式早教,绝不是教生活琐事

“生活式早教”的核心就是让孩子们——尤其是0-3岁的幼儿回到家庭中、游戏中和生活里学会生活。

我认为,“生活式早教”离不开这3个重点。

第一,毫无保留的爱与包容。根据儿童发展的特性,0-3岁是孩子认识世界和建立人生观、价值观、健康人格等的最初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是好奇的,尤其是两岁以前的口唇期,孩子认识事物就是通过用嘴巴去咬、舔等动作进行认知;稍大以后开始通过语言的发展、肢体动作的发展来认识世界。这个时期孩子最需要的,除了父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知事物以外,还包括父母给予孩子毫无保留的爱和包容,允许他们在重复尝试中“学习”。

3岁以前,父母哪怕什么都不教孩子,只要陪在他身边,让他感受到足够的爱和温暖,也会让孩子未来拥有健康的身心。凡是跟知识、能力等挂钩的东西,都可以再学习,唯有爱,在这个年龄段缺失的话,将是终身都难以再补救回来的。父母在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氛围里,进行引导和教授,也是“生活式早教”的基础条件之一。需要留意的是,此“教授”不只包括知识,还有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人际关系最初模式的建立,甚至好的学习方法的建立等。

第二,“身教”重于“言传”。根据前文的逻辑,“生活式早教”更多应该是“爱的教育”,同时也要求父母自身的观念和教授方法要高于传统家庭教育。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有个说法叫做“言传身教”,实际上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言传”得多,“身教”得少——说“宝宝要乖,早晨起来要刷牙,清洁的好宝宝”,不如带着他每天早上玩“一起刷小牙”的游戏。更多的“身教”会充分调动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善于模仿的特点,进行“生活式早教”。

第三,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要想抓住生活中每一个“可教时机”,父母需要付出的心力是相当大的。想要对孩子进行“生活式早教”,就得先从“自我教育”入手——在小生命到来之前,确定自己的身心已做好准备,迎接孩子及其可能带来的各种麻烦,用爱解决问题;从孕期开始,直至整个养育孩子的过程,都善于学习、保持愿意学习先进有效养育经验的心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婴幼儿每个发展阶段的身心特征,“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引导等。

总之,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的表现会在他们那里得到反映。想养育出一个身心健康、优秀出众的孩子,先从自己做起吧。

上一篇:高中女生数学能力低下原因及对策探索 下一篇:等会儿,让他把话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