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回归天性

时间:2022-07-14 04:12:35

让艺术回归天性

摘 要: 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这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研究与探索。作者从开放和沟通两方面对如何让艺术回归天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开放 沟通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粗浅认识的时候就进行了,如开始涂鸦和歌舞。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研究与探索。

一、开放:摆脱束缚,解放天性。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说:“为了生活”。

美术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美术活动的空间,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1.开放命题形式。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目进行美术创作,但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母题”,再由学生出“子题”。如教学苏教版第三册“夏日印象”一课,教师可以以“我与暑假生活”为主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回忆假日趣事后自由拟题。于是“神奇之旅”、“我和鱼儿一起游”、“我买的大西瓜”等各具情趣的命题,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2.开放题材形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应拘泥教材规定的题材,界限可模糊些,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会使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可以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些形式比起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得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使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3.开放评价标准。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不作硬性统一,而是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二、沟通:多元结合,艺术表现。

1.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和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他学科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如进行故事插画、日记画、诗配画等。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转换的一种有机结合,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

2.沟通课堂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月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

如在第十一册创作画《家园》一课学习时,课前让学生收集、阅读家乡——西岗的历史变化、风土人情,并运用作文的方法描写,课上再结合欣赏有关表现家乡的作品、诗歌、音乐,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自己的家园。

三、合作:主动参与,共同发展。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靠、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和“男女生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活动的自由空间。

同时有些活动题材、内容,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可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插花”、“版面设计”、“画脸”等创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收集材料:你准备花泥我准备鲜花,我们一起来完成一束艺术插花;尝试四个人合作设计一块别致的版面;相互给对方装饰一个有趣的脸面等。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在友情浓郁的氛围中,学生产生愉悦的审美情趣。

没有教师心灵的参与,课堂就会像没有雨水的春日,燥寒而缺少滋润;没有教育实践的参与,教育研究就会像即将干涸的秋水,沉闷而无活力。让美术教育的艺术回归到生命艺术,构建和谐的美术教育教学环境,是新世纪每个美术教师的不懈追求。

上一篇: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定位 下一篇:写作评讲,高效课堂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