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教学法浅论

时间:2022-10-18 02:05:15

错位教学法浅论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科学性,以及新模式的价值和成就。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错位教学法 构建 科学性

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倾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教学过程论,而当前课改则倾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Dewey.1859—1952)教育思想。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那么,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教学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便成了重中之重。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等基本教学要素,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2.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指导下,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师领导作用,忽视学生主动性,教学过于集中而易组织。而杜威的教学论过于注重学生的活动,忽视教师、教材的作用,教学过于分散而不易于组织。怎样把课堂集中教学的优势与课外分散活动的优势结合起来,把教师的引导性与学生的自主性结合起来,把教材间接经验与学生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而课堂的时间那么少,空间那么小。要解决这矛盾,就必须把课堂的时间延伸,课堂的空间延拓,构成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课时错位,课的结构错位,可以使课堂时间延伸,课堂空间延拓。

2.1课堂教学新模式

现在把一个课题的完成分成七个阶段:①创设情境,营造气氛;②提出问题,启发思考;③自行思维,合作研讨;④正确引导,归纳提炼;⑤自主评价,及时调整;⑥课堂应用,及时改正;⑦课外作业,巩固深化。这样一个课题完成显然不可能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狭小的一间教室里完成。现把以上七个阶段分成两部分,课堂里完成部分:①②④⑤⑥,课堂外完成的部分:③⑦。课堂内完成的部分分成前后两段,前段:①②,后段:④⑤⑥。一节课时间分成前后两段(时间分配灵活),同一节课里前段时间完成上一课题的④⑤⑥,后段时间完成下一课题的①②。这样一个课题完成跨越两节课,两个课题在一节课里交错。

课堂教学新模式:

2.2课堂教学新模式运用(按课堂时间顺序进行)

2.2.1正确引导,归纳提炼。

新的一节课开始,教师在继续前一课题的后半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对前一课题的自行思维,合作研讨得到的结论、方案到全班进行交流、研讨,即集体研讨。并指导学生及时将探究的结果用图像、文字、图表、等式、模型等方式表达出来。

2.2.2自主评价,及时调整。

知识归纳提炼后,得到新的知识,让学生对自己课前所得结论或小组所得的结论跟集体研讨后归纳提炼得到的新知识比较,对自己课前所得到结论、方案进行修正、调整,这一过程是学生再认识的过程。

2.2.3课堂练习,及时改正。

通过课堂练习、知识应用,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改正,要求课堂练习少而精。

2.2.4课外作业,巩固深化。

学习知识目的在于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再理解、再巩固过程,可收到突出重点,强论记忆的效果,并且使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凭借直接经验去理解间接经验的意义,借间接经验去获取更广阔更深层的直接经验。

2.2.5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前一课题完成,后一课题开始,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的课题中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新课程的探究中来,这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尽量安排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的活动内容。

2.2.6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问题的针对性、探索性、延伸性、程序性等。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编写,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入数学知识,但没有详细阐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研究方法,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清楚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明白教材中哪些是基本事实,哪些是基本的理论,隐含了什么研究问题的方法,经过了怎样的研究历程等,又要明白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学生自学能学会的内容,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了解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同学能否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分组讨论能达到什么效果,等等。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思维的线索设计什么样的程序,提出什么样的导学性问题,怎样引导分析总结结论及方法等。

2.2.7自行思维,合作研讨(课堂外完成)。

这一步骤放在课堂外,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外时间、课堂外空间完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猜想、假设和设计结论是否正确,必须作进一步的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小组研讨学习。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猜想正确,都想亲自通过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分析推理等途径进行探究、验证。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使学生的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

3.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科学性

3.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原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理的形式直接地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后,两者便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3.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地逼近客体本身的反映过程。实践对于人类的认识发展来说,是具有基础性的动力因素。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最终上升为学习的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发展。当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积累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与学才能水到渠成。

4.课堂教学新模式的价值及成就

在一个课题的完成过程中,通过课时错位,课的结构调整错位,把学生自行思维、合作研讨放置于课堂外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时间、空间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课堂外有更多时间、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模式的运用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犹如两个齿轮一般,互相咬合转动,谁都不能停止,教与学成了互动过程。这样既解决了活动教学难于组织的问题,又发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

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一学期的试验、价值和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感到很好奇,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任务完成后,在课堂上得到及时、全面的反馈,学生看到了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到他们正在做类似于科学发现、发明一样有意义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4.2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

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运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学习,其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有了更好的合作平台。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切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3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高

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运用,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了学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以发展。

课堂教学新模式——错位教学法的实施,使课堂教学更适于新教材、更充分利用、挖掘新教材,更符合教改精神。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课程改革已大踏步前进,课堂教学改革势必进行。只有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得以落实、实施,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下,步入正轨,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伍棠棣,李伯黍,吴福毛主编.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臣主编.活动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李洪曾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高频词块能力测量 下一篇: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