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时间:2022-07-14 02:16:12

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各自的教学中正在积极地进行教改探索。我认为实现转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教材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初中地理新教材增设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是这一改革的体现,为地理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架起了一座桥梁。

一、指导学生“读一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为一体的培养教育。教材中的“读一读”栏目,从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并不属于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但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得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潜心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栏目,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指导学生从读“珠峰探险”的短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培养学生战胜艰难险阻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从读“科技与湖南的水稻生产”“北京高科技实验区”的短文中,加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从读“日本开办的树木银行”短文中,体会到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把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做为自觉的行动。

二、启发学生“想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初中地理新教材122个“想一想”栏目巧妙、新奇地向学生提出了200个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例如在学习《地球表面水陆面积所占比例》时,让学生想一想“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在学习《世界人口》时,提问“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呢?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在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时,请学生猜一猜“船出长江口”“银河渡口”“碧波万顷”几个谜语各指哪些省市等。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掌握了必要的地理知识。

三、组织学生“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是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参观、制作教具,观察天象,考察环境,进行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地质地貌考察,举办地理活动室等,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新教材增加“做一做”栏目,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我在教学中对这一栏目所作的要求,或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到讲《南极洲》一章让学生收集关于南极州的报道、图片,举办小型展览等较复杂的实践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地理知识,增长了才干。这一栏目的教学与上述两个栏目相比难度更大一些,我除了经常提醒学生克服理论脱离实践、轻视实践的错误倾向外,还常常花很大气力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有些实践活动,做到率先垂范。

读是想的基础,想是读的深化;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初中地理新教材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地理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五中学

上一篇:赋予化学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一篇: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