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指导学生读好名著

时间:2022-07-14 01:12:03

浅议如何指导学生读好名著

短短的45分钟名著阅读指导课,怎样引导学生针对名著主动去读,有兴趣去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悟,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两种方式,阅读指导课首先应指导学生读书的方式。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按一条线索粗读名著,线索可以是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可以是名著中的人物关系表等,学生循此理出一条阅读的线,对名著会有一个粗略的把握。具体说来,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指导。

一、指导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引导学生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示范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真正做到把握全篇。阅读指导课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书的故事情节。

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代表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在一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教学指导课上,泰州市一位教师抓住主人公保尔的人物性格,从他的成长经历上去追根究源,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由于切口小,学生很容易就能读有所得,也使保尔这个有血有肉的人更清晰具体,从而更深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形象。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等。

四、勤做读书笔记积累

名著中的美词美句很多,特别是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

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墓前的关于生命的意义的思考那段文字也在此列,应启发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等方式去牢牢地记住,并反复体会其内涵。

五、常写读后感巩固

读后感可以边读边写,也可读完整部名著后再写。像前面提到的做读书笔记,正常是以章节为单位,在摘录完之后,或长或短都可以有一段读后感悟。另一种可行的做法是直接在名著中做批注。除了自己写,还可以看别人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比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六、多进行读书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独到的感受。同时,要倡导一种新理念:师生同读,父母子女同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读书的内容,畅谈读书的体会。具体做法是:

1.组织名段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个人朗诵或集体朗诵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仿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有时我还组织名著朗诵竞赛或朗诵会,并鼓励优秀学生背诵名著中的名段(例如《繁星春水》等)。通过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朗诵,学生可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受到作品语言的强烈感染。

2.开展讲故事比赛

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如“美猴王”、“草船借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可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可以先在小组里讲,然后推荐代表到全班讲。这样,就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学生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又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3.摘抄展览

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摘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等并定期展览,评比摘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我吸收、自我积累的习惯。

4.畅谈读书体验

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内容,畅谈读书的体会(起步时,我先是硬性要求学生每天读名著三十分钟,并划出精彩的句子,在书上写批注)。在交流中,要营造出宽松的、自由的氛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加强了对名著的理解,而且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

“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应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美好愿望。陶冶了一代代人精神的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悉心引导我们的孩子在名著的书海中畅游。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元竹初级中学(225412)

上一篇:谈谈初中住宿生的语文晨读 下一篇: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