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枣核》为例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时间:2022-10-13 01:32:01

以《枣核》为例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阅读课应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关注文本和学生,设计具有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的用意。

一、巧妙切入文本

1.恰当的情境设置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溢满感性人文色彩的作品《枣核》理解透彻,我以一曲打动无数人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导入本课。当感人的音乐随着老师动情的话语响起的时候,整个课堂顿时进入了一个感性世界――浓浓的思乡情缓缓流淌出来,学生的情感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境由此生成。

2.创新的整体感知

在朗读全文的同时,提出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试着给文章另拟一个标题并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说明理由。”这个问题既引起了学生阅读思考的浓厚兴趣,又巧妙地指向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感知。事实证明,学生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列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标题,如“不变的中国心”、“故乡情”等。通过叙说理由,自然解决了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这一切入文本的方法比起通常问“文章写了一个什么人,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情感”要巧妙得多。在此问题后,再抛出“文章以枣核为题有什么用意”,将对文章的感知引入更深层次,学生以揣摩问题为抓手,领悟了枣核的意义及其结构全文、以小见大的特点。巧妙的阅读切入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充分引导生成

本课预设的主问题有三个:一是揣摩文题,感知文意;二是品读语言,体悟情怀;三是质疑结尾,尝试改写。问题思考空间大,大量的时间“留白”给学生进行阅读体悟和思维碰撞。这样的课堂不再充斥教师多而杂的提问,而是巧妙预设下的充分生成,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比如,在“品读语言,体悟情怀”的教学环节中,有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更有学生从人物的行为入手;有学生对极具情味的语句赏析,更有学生对耐人寻味的语句赏析;有学生试着分析修饰词的作用,更有学生试着分析关键词的意义。学生搜寻赏析文章中表现对故土强烈思念之情的词句,课堂成了学生驰骋思维、挖掘发现的“磁场”。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在对文本语言的阅读中,在深度多元的思考中,构建起真实、自我的文本意义。

三、强化情感体验

文章的结尾部分,通常被教者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升华情感的佳句来处理。我将结尾作如下打破常规式的处理:“结尾虽感情强烈,但略显直白,我们能不能试着给文章写个更含蓄些的结尾?”问题抛出后,投石兴波,再次引发了课堂的热烈讨论,学生就此写出了许多语言精练、意蕴深远的写景式结尾和点题式结尾。其中一位学生写道:“听着她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一棵枣树正在微风中轻舞枝叶,一片绿叶悠然飘落,轻轻投向大地的怀抱。”这样一个生动含蓄、引人遐想的结尾,令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际上,去除浮华,回归本真,深研教材,以生为本,这才是阅读课的真正要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竹泓初级中学(225716)

上一篇:浅谈学生写作能力养成的路径 下一篇:谈谈初中住宿生的语文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