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7-13 11:59:31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显然,通过阅读可以让初中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为学生的精彩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就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氛围的创设有学校的、家庭的,具体的实施办法,通常有:开展读书活动,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读规定的书籍;还可以开展精品主题活动,就是列出一个阅读主题,让学生依据这个主题自由选择相关书籍,也可以看相关电影,或听相关音乐,然后针对这个主题进行交流。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就提到过,现在的学生,除了使用学校里发的书籍以外,基本上不再买一些课外书籍来学习,其实这是不好的现象,丰富充实的生活,应该伴随阅读和写作,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多读、多想、多写成为人生的一种行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自觉行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在进行阅读时,还可以把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记录下来,并写感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三、如何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形式多样,如何选取适合学生、有一定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呢?我们要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素养的角度出发。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在阅读时,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关。所以在进行阅读前,选好阅读材料的工作很重要,我们教师要把好关,帮助学生选取适合他们这个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的材料,尽可能选择一些富有哲理,同时构思独特的材料。我们授课老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告诉他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渠道有哪些,阅读材料的类型有哪些,教给他们获取阅读材料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才能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和材料。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学习首先要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也就是要想进行高效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阅读材料内容感兴趣。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进行全程指导,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他们的所有信息,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不同性格的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能会对材料的选择有所侧重,所以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干预,让学生的品位、素质、道德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让阅读效率最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我和谐发展。

四、组织交流反馈阅读效果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效果的交流,可以促进有效阅读。组织交流时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把学生的个人阅读情况显现出来,同时,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心得,分享精彩的知识世界,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组织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可以通过书写读后感、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交流。进行交流时应该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在进行阅读交流时,每个学生个性特点不一样,阅读体会理解也不一致,所以采用的展示自己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有的喜欢大声朗读,抒怀;有的则喜欢上台表演,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还有的喜欢将心理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荷塘月色》以后,我启发学生说:“同学们,阅读了这篇文章,你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们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于是,最后的结果有很多形式,有深情的诵读,有精美的舞蹈,有高歌一曲,还有的赋诗一首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达到了阅读的真正目的。

总而言之,在阅读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努力探索阅读课教学的方法,有效提高阅读课教学的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初中阅读课的教学要求,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逐步达到“不教自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杨会利.谈如何让课外阅读更有效[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

(2).

[2]杨冬喜.语文阅读欣赏课的探索与研究[J].学知报,2010(2).

(邳州市红旗中学)

上一篇:尝试让学生“说”作文 下一篇: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离不开“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