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转变”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13 11:29:05

“五个转变”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备受重视。本文针对目前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有厌学情绪,成绩难以提高的现状,提出了“五个转变”,着力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摘要: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思路;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45-02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其目的就是要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最终到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四有”新人的目的。

那么,如何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实现“五个转变”。

一、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什么,学了有何作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要去某一个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去的时候觉得路好远好远,心里老是在嘀咕怎么还没有到呢?但是当我们回来时我们却觉得其实也不是很远。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回来时我们目标明确了,知道怎么走了,所以就感觉近了。思想政治课长久以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既枯燥乏味,又学而无用。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产生厌倦情绪,学习的效果很差。因此,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目标明确了,学习就变得容易了,兴趣也就来了。

思想政治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通过经济生活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生活,正确地认识与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政治生活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通过文化生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感知世界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通过哲学生活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正确应对各种困难,乐观积极地面对未来。譬如:通过对价值规律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贱买贵卖”,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经济生活;通过矛盾分析法的学习,可以教会学生一分为二地去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以及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

针对目前教学的实际,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应该粗略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各个模块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并把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实际作用告诉学生。学生知道了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目标明确了就会对思想政治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明确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当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一个人在学校靠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大部分知识的获得,要在步入社会后,在工作实践中依靠自主学习而获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管老师多么无私地倾囊相授,如果授的仅仅是“鱼”,而不是“渔”,那么这种教学效率也是低下的。所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授之以渔”道理很简单,老师们也都懂这个道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往往还是遵循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老师“满堂灌”,授的还是“鱼”,学生被动学,效率还是极其低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有三:其一,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只看分数。学生看的是分数,家长看的是分数,领导看的是分数,社会看的是分数。老师被各种“学生的考试”、“教师的考评”所困。老师为了学生能考出好分数,为了自己考评能合格,不得已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内容,而不容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容学生创新;其二,老师们对学生的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其三,老师缺少一些淡泊名利的勇气,太在意眼前的评价。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其实“授之以渔”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矛盾,只是需要我们调整一下整体的教学思路:在低年级的时候多花功夫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逐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重点答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逐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也需要老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还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勇气淡泊名利,不要太在意各种眼前的考试考评。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下,高中教师的压力大,高中学生的压力更大。以高三文科为例,很多学生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好,但同时又有这样的困惑:老师讲课我认真听了,布置的作业我也认真做了,要求记的知识点我也记了,可是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还是不好呢?特别是进入了高三,原来有的科目是自己的优势科目,学得比较好的,现在也不行了,后退了,这是为什么呢?而且现在还感觉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很多知识点记了又忘了;很多知识点记了,可是问答题还是做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要解决以上问题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怎样才能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呢?

首先,学校要取消“限时训练”。所谓“限时训练”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作业。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限时训练”被很多学校当成了制胜的法宝。诚然“限时训练”在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限时训练”一般都是挤占的学生的课余时间,这就使得学生完全没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然也不可能落实自主学习计划。所以“限时训练”是弊大于利,必须取消。

其次,学生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主动地找准自己的问题;二是“对症下药”,制定计划;三是持之以恒。学生要想制定目标、计划,就得认识自己,分析自己,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在所学的各门学科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是自己的优势,哪一门或哪几门是自己的劣势。对于优势科目要一如既往地学习,继续保持这种优势,而对于劣势科目则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措施去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坚持。不要指望自己复习一两个星期成绩马上就有提高,那是不可能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坚持到最后,才会有收获。

当然,每一门课有每一门课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所以,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要“主动”。只有“主动”才不会“被动”。

四、转变学校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与开放式教育的矛盾

“封闭式管理”是当前很多学校所推崇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得到推崇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可以让学生在封闭的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今社会复杂,封闭式管理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防止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减轻学校的管理压力;封闭式管理还能让学校内部的一些经营形成垄断,让相关部门和人获益。

封闭式管理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开放式的,应该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封闭式管理在学生和世界之间筑起了一堵高墙,让学生与世界隔绝,阻断了从社会获得知识的途径。人应该是社会中的人。学生首先是人。教育首先也是要让学生成人,然后才是成才。封闭式管理培养出来的是一件件标准化的“产品”,而不是社会化的人,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趴在桌子上睡午觉,导致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就患上了腰椎颈椎疾病,不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同时,在封闭的环境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可见封闭式管理是弊大于利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应该尽快改变这样的管理模式。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判断、观念,并运用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转变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一直以来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好的,应试教育就是不好的。这种评价太过简单,太过草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两种教育模式。但二者并非绝对对立的,只是各有侧重。素质教育侧重于教育目标,侧重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侧重于教育评价,侧重于用考试的方式来评价教育效果。素质教育是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但应试教育短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考试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最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手段。只要不取消高考制度,就一定会存在应试教育。

在实践中,我们应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考试。素质教育的效果监测仍然离不开考试这种手段。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并非完全不可取,只是考试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考试的内容应该不仅仅限于知识的考察。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强素质教育的正面效应,减少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促使它们往好的方面转化,防止往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方面转化,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心理、政治、思想、道德、身体素质都得到健康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相应的转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转变的思想,更要有转变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发生改变,我们的课堂效率才会提高,才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垃圾:放错位置的资源 下一篇:审计意见与国际四大、审计费用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