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

时间:2022-07-13 10:38:52

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听的能力往往是低于该学科的其它能力,学生普遍认为,听力训练平时花时多,但收效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自从高考实行听力记分之后是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研究的热点。经过一段时间来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研究、观察发现,学生听力难以提高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听力理解中遇到的听力理解障碍所致。归纳起来讲有:心理障碍、辨音障碍、词汇障碍、文化背景不同障碍等。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提高学生听力,是中学教师在教学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听力教学中出现的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四个方面的主要障碍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障碍提出见解,以求解决好这些问题。

障碍之一: 心里障碍

有的中学生,尤其是边远偏僻地区的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汉语语言环境之中,他们的耳朵所能接收到的英语信息便是英语课堂上教师输入的极度有限的量以及录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上听力课要即刻听清、听懂稍纵即逝的录音材料,并领会其深层的涵义,同时还需听懂、读懂所提的问题及其所提供选择的四个选项,及时做出判断和选择,可见其心理负担有多么的沉重;在高中,由于我校多数学生来自普通初级中学,原本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小,发音不准,加上个体性格因素,在课堂上表现的紧张不安、沉默寡言、害怕提问等非智力因素使得学生上课时思想负担重、被动、压抑、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因此,在听力训练时,这些学生都因所听材料的连读、弱读、失去爆破、语速过快、加上如上所述的种种因素而出现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听力理解的程度。

Krashen认为,只有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使得语言材料顺利地进入学习的知识结构,唤起学习者的兴起,最终有效地实现语言习得目的。为此,在听力课堂上,教师首先应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放下思想负担,正确对待听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变压力为动力。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要以学生为主体、顾大面,从简单的材料练起,逐渐增加难度,切忌“一步到位”,以免学生听不懂而产生消极的思想。遇到较难部分,可重放并作适当的解释、调整,对答对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少批评。在这样的气氛中练听力,便可极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逐渐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要尽量挖掘电教手段潜力,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材料,配上图片、图表、简笔画等,这样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教师有时还可备好与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重点文字材料及关键词句提示。这一系列操作手段在听力练习中都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产生往下听的动力。

障碍之二: 辨音障碍

辨音障碍是最常见的听力障碍之一,它是指学生不能正确识别所学词的声音信号而产生的听力理解上的障碍。常见的辨音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能分辨所学词中的音素,有的学生本身辨音能力弱,加之语音训练量不够,自己语音不准,与所听材料的读音有反差,从而造成听力障碍。如把turn听成term,light听成night等等。

(2) 对分辨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不敏感。大多数中学生由于受中国教师英语语音的影响而变成习惯,一旦接触到道地的语音材料或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现象多的语音材料,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进而产生焦虑,影响听的质量。

(3) 不能分辨同音异义词。英语词汇中有许多词与词间是音同义不同的词汇,这便给学生的听力增加了难度,使得学生在做题时,答非所问或无从下手。例如听“On her way home she visited a flour/flower shop.”之后,学生就o法判断她究竟逛的是花店呢还是面粉店。

(4) 不能区分英、美发音的差异。随着英美两国文化的发展,英语在两国间便渐渐出现了一些差异,现在人们习惯上称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由于各种原因,中学英语教师们在师范院校读书时就已经在读音方面有了各自的喜爱,到了中学任教,自然也要求自己的学生也这样模仿,久而久之也就定型了,我们的学生只习惯长期以来所接收的一种语音。倘如教师们也忽略了时常告知学生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教他们区别英美读音,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辨音上的困难。

要想克服这些辨音障碍,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⑴摸清学生发音情况,纠正错误发音,如果教师自身的发音、语调等有欠缺,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音像材料;⑵加强对学生语音知识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各种英美语音现象作系统的了解和掌握;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示范朗读中,应处理好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技巧,并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注意模仿;教师要举例,必要时,应给学生作系统的归纳讲解,

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1)用英语直接思维,而不是把英语译成汉语后再思维;(2)教师要把握好听力材料的选择关,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如词汇量、语速等,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难度要求,要求过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3)教师要排除自身的喜好偏见,要交叉给学生提供英美录音材料,处理好上述关系,注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障碍之三: 词汇障碍

词汇是构造语言材料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尽管掌握了大量的语音规则和语法知识,要想提高听力、增强交际能力也是徒劳的,有的教师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过多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照本宣科,忽视对学生其它方面知识的传输,如一词多义、同音异义词辨异、同形异义词辨析、习语、构词法等。这一切便导致学生词汇量增长速度过慢,有的学生阅读这些词汇组成的文章都有困难,就更不用说听力理解了。他们在练听力的时候,一遇到生词思维就凝滞,听力出现短暂障碍,从而漏听一些内容,等缓过神来再细听时,后面的内容已无法跟上,以至影响听力理解的质量。

要解决词汇障碍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扩大词汇量。教师应教给学生记英语单词的方法,如利用词缀、词根、派生、合成等方法记忆单词,课上加大新词的复现率以加深学生对新学词汇的印象,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情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⑵教会学生记住一些专用词汇、缩写及多义词(组),例如China(中国), china(陶瓷), PICC(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熟悉这类词汇,学生便可很快捕捉信息,了解所听材料;⑶培养学生筛选和记忆主要信息的能力。每一份听力材料都有其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抓主要信息,理解所听材料的中心思想,不必硬要听懂每一个词、句。⑷教会学生抓关联词。关联词对整个篇章起提示作用。例如: but, therefore, however, then, firstly, secondly, finally, as well等,抓住这些词,便可确定哪些要精听,哪些要泛听,同时有助于预测上下文的内容。

障碍之四: 文化背景知识不够丰富

一般说来,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由于各自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背景的不同,从而使得交际中各自表情达意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与英美国家的人们交际或听他们交际的录音材料的时候,倘若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听力理解上的歧义。如美国人喜欢赞美,而中国人喜欢谦虚,假设两人交际时,互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便会出现以下的对话,而令人啼笑皆非。

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听力中是何等的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交际者双方的听力与思维。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传授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风土人情以及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常识,如:Tom has a green thumb. (汤姆是种植能手。);英国人喜欢喝茶,最初tea(茶)这个词从盛产茶叶的中国闽南传入法语,后来,随法国人的入侵传入英国。茶叶很快受到英国人的青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随后便产生了许多与茶有关的习语。如“another cup of tea”原义为“另一杯茶”,后引伸为“另一回事”;像这种反映英美民族文化特征的习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传输,不但在交际中有助于学生听力理解,还可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听力测试在高考中日趋重要(在高考中的分值为30分),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自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障碍,研究训练听力的基本方法。只要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听力教学,在课堂上充分提供训练机会,帮助学生排除各种障碍,并在教法上不断努力探索、改进,学生的听力水平一定会得以提高。

[1] 葛文山,郭慧,刘桂岩.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05).

[2]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作者单位:云南昆明寻甸民族中学)

上一篇:对话时代人物 问道西安经济 下一篇:焦虑的中年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