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07-13 09:03:20

新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要把沉重的农村劳动力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就必须加大培训力度,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村劳动力。因此,构建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无疑成为这一战略实施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新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105-02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物质资本积累已初具规模,人力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中国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能否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关键所在。

一、新型农村劳动力特征

与传统农村劳动力浓厚的自然经济色彩相比,新型农村劳动力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都发生了转变,新型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性较强。新型农村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担负着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具有强烈的勤劳致富愿望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开拓能力。

2.适应性较强。新型农村劳动力能够不断调整自己,通过学习适应社会变化,具有不断进取和勤劳致富的能力。

3.权益保障意识较强。新型农村劳动力具有独立思想,追求公平、公正和民主,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强调个人权利。

4.文化水平较高。新型农村劳动力能努力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善于抓住机遇,大胆开拓,敢于冒险,重视经济投入,具有一定的合作、协调和管理能力。

二、秦皇岛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状况

2011年秦皇岛市农业局、财政厅联合制定了《秦皇岛市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全市共安排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9 800人。根据国家培训岗位设置并结合秦皇岛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培训重点在种植业、畜牧和渔业、兽医、农机、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涉农企业等六大领域,开展病虫专业防治员、肥料配方师、蔬菜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畜禽繁殖员、畜禽养殖技术员、人工草地建植员、渔业船员、水产养殖技术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兽药经销员、农机操作员、农机维修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沼气工、农村经纪人、农民信息员(气象)、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工人,乡村旅游服务员等20个专业的培训。为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产业大军。

三、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合力不足。从横向看,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包括农办、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妇联、共青团等多家单位,培训部门、单位较多,部门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从纵向看,在农业系统内部,推广体系、农广校体系、科研体系也大都各自为政,没有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结合,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培训资源分散、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致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培训质量的提高。同时,培训以政府部门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没有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良好机制。

2.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前没对培训对象深入的调查了解, 没有考虑农民就业、再就业的需要,也未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导致未能按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培训。

3.技能培训滞后。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缺乏实际操作,培训内容陈旧,人才培训、农产品加工、销售技术和创业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等培训较少,针对性和适用性缺乏。

4.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长期受小生产思想影响,满足于掌握简单的生产技能,加上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不强,宣传、组织和引导不力,导致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5.监督机制缺乏。部分劳动力培训项目未被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地方政府拨付培训费后,没有跟踪检查培训效果,考核培训工作成效。

四、新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研究

(一)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村劳动力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训,利用各种形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2.实事求是原则。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构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主导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组建科技讲师团、科技小分队,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政策法规普及等内容,通过举办科技之春、科技之冬、科普大集、科技知识竞赛、编演科技地方戏、开办电视、广播板报专栏、印发科技小册、宣传单等形式,多渠道地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3.资源整合原则。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模与社会发展要求,整合与优化农村劳动力科技教育培训资源,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对现代知识的需求相适应,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效果。

(二)建设重点

1.课程体系。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的重点应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对培训主体进行科学定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实际、实用、实效”的教育原则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基础文化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教材内容要通俗、编排要合理。同时,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实践操作性。在注重理论和实践培训基础上,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制纪律、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技水平,通过适应性培训,使农村劳动力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逐步融入城市文明与职业文明。

2.培训内容。做好前期调研,了解农村劳动力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围绕农村劳动力需求按照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骨干、农村劳动力党员干部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不同区域、当地特色产业及不同类型的农村劳动力采取适应其需求的培训形式,确保各个层次的农村劳动力根据自己的需求接受不同类别的教育。使农村劳动力学得会、用得上。

3.培训机制。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经费管理和项目安排、组织管理重心下移到县,由县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并设立相对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办公室,将培训任务分解到乡镇,执行标准检查验收。推进乡镇政府工作职能转变,把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乡镇的主要职责之一。也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试点实行“培训券”制度,对“培训券”实行统一发放、专项管理,把政府有限的经费直接补贴给农村劳动力,让农村劳动力自主选择培训者。培训结束后,由培训管理机构组织考核和评估,成绩合格者,财政部门按培训合格人数兑现培训补贴,否则培训机构拥有的培训券不予兑现。

4.考核评估机制。培训预期效果取得的关键是科学的培训体系,要充分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和人力资源,把零散的培训资源系统地整合在一起,使培训工作科学、系统、有计划的展开,以保证培训效果。同时,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考核评估机制,把农村劳动力满意度、培训成果转化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

上一篇:教育负担——农民通向富裕的屏障 下一篇:科技金融工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