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反思

时间:2022-07-13 07:20:29

对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反思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创新是衡量人才的决定性标准之一,因为这关系着国家的整体创新竞争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也应该更加注意创新型教学方式。就如何实施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方式,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实践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育可以说为学生以后学习和生活夯实了基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启蒙和培养,这就离不开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实施。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个人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反思。

一、打动学生是创新的第一步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不仅会读、会写,还要会听、会表达。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课堂教学魅力和个人素养展示打动学生,可以先让学生听。

比如,讲《桂林山水》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漓江的水之绿和清澈见底之美,教师除了用课件展示秀美的桂林山水,还可以为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之后让男女生齐读、分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那种对山水的溢美之情。

二、培养兴趣是创新的第二步

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它变成课堂的切入点而不是扼制学生的天性发展。

例如,在《秋天的图画》一课开始之前,提问学生:“大家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呢?”学生肯定会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教师可以说:“老师最喜欢秋天,给大家讲个关于它的故事吧。”学生自然对课文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然后再进行生字和课文情感的教学。

三、开放思维是创新的第三步

一些课文中的结尾并没有明确地给出,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之外留给学生自己创造不同结尾的作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狼和小羊》等都可以借鉴。

通过这些具体的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鼓励学生开放思维,也有利于创新型教学方式的进展。

总之,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内在美,远比单纯背诵课文更有意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创新型语文教学不仅满足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发掘了学生的语文潜能和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周喜娟.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2]秦怡红.论小学语文与素质教育[J].中学课程资源,2008(02).

[3]许焕.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谈小学语文的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2009(07).

上一篇:把生活情趣贯穿在数学教学之中 下一篇:快乐绘画 享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