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表演中的临场心理

时间:2022-07-13 06:32:50

浅析钢琴表演中的临场心理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需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效果。钢琴是属于表演艺术范畴的专业,而表演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运动,牵扯到认识、记忆、情感、理智、想象、直觉、才能等各个方面,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对于钢琴表演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与美术、文学、电影相比,后者的成果是在成功后才献给观众,其创作过程是与欣赏者分离的,可以多次拟稿,另外这些艺术创作过程和创作者的心理一般不受外界直接影响。而钢琴表演过程即是观众欣赏过程,它具有现场性、一次性、直接性、即兴性的特点。无论表演成功与否,都已呈现给观众,因此钢琴表演还具有风险性。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对于钢琴表演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专业院校钢琴教学注重的多是音乐知识方面的传授和技术的训练,而对学生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以致于使不少的学生往往在正式演奏中不能正常地发挥出应有的弹奏水平。

要成为优秀的演奏者,一是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因为技术可以说是一切演奏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技术,是弹不出美妙的音乐的。在钢琴演奏中,触键运指、音色变换、力度丰厚、踏板运用以及音的清晰或朦胧都是以技术为支撑,技巧对于音乐演奏者来说的确非同小可,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一流的音乐学府――美国朱丽叶音乐学院流行着这样的口号:第―是技术,第二是技术,第三还是技术。二是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实际上,演奏成功与否,要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天气、环境、心境、精神状态、身体条件、上场时间等等,甚至突然听见乌鸦叫声也会有不祥之感而影响自己的稳定。平时所感觉不到的东西都会在瞬间冒出来干扰你。所以不仅看你是否具有高水平,还要看你能否发挥出相应的高水平;不仅看你过去是否发挥过高水平,还要看你现在是否能演奏出高水平;这真不是―个拿的稳、定得准的事。

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平时练琴很刻苦,技术水平也不错的学生在考试或正式演奏一首已经很熟练的乐曲时,却意想不到的中断,甚至不能继续下去,有的学生却只是穷于应付一个个、一串串音符,弹的效果远不如自己关起门来的那个样子,大大打了折扣,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练习和演奏不是一回事。要想演奏成功也需要练习,而且这种练习与通常练习不同,有其独特性。首先,演奏只允许一次机会,比如上台表演,参加定级考试,只能演奏一次,需要一次成功;第二,演奏者的表演空间发生了许多根本变化,平时练琴都是在家中或琴房进行,而真正意义上的表演,却是在舞台上,环境的变化需要演奏者自己去调节、去适应;第三,演奏者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平时练琴时演奏者大多数时间面对的是自己,而进行表演时,却要面对整个观众(考官),他需要―种适应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状态。这些特点对于涉足舞台时间不多的学生来讲,产生担心失败又期待成功的紧张心理是在所难免的。学生的这一心理还常常会引起生理上的各种反应,如:出汗、心跳加速、坐立不安、口干舌燥以及表情与体态呆滞和僵化。这种状态必然会对演奏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生在演奏时必须学会适应这一特殊性,避免紧张心理,树立稳健自信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演奏。

如何较好的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加强演奏性练习的训练。演奏性练习与平时练习因目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区别。第一,演奏性练习是在一首曲子熟练之后,为适应实际演奏(表演)需要进行的练习,这样的练习要当正式表演来对待,要在一次演奏中做到技巧上准确无误、音乐上表现鲜明、整体上的完整,不允许像通常练习那样进行重复,错了再弹,不对了就停下来等等;第二,在演奏性练习中要锻炼一种应变能力,演奏中出现失误是很难避免。被誉为20世纪钢琴泰斗――著名钢琴家霍洛维茨的老朋友小提琴大师米尔斯坦曾说:“他是无敌的,也许他也会偶尔弹错几个音符,如果说尼亚加拉瀑布也有错的话,人们是不在乎的。”因此,在演奏中出现小失误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在演奏时总体完整性特别重要,出错、打结巴、停下来是最忌讳的。因此,如果出现失误,为了整体的完整,要迅速做出应变反应,直接连下去,或跳过接下去,应竭力避免上述失误的出现,这种应变能力要以牢靠的背谱为基础。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特别把一些乐段或段落的开始――我们叫做“站头”记牢,遇到意外事故时就能抓住就近的“站头”立即往下接,从而不破坏乐曲的完整性。有时我们还可以专门训练这种应变能力,比如在特定的目的下有意中断演奏,再练习接下去。刚才说了“站头”的记忆法,那是为了应对临场突变的补救办法。而背谱的方法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把握上。伟大的钢琴家鲁宾斯坦的记忆惊人,据说他能将上百首作品的谱子储存在脑海里,无论是哪一位作曲家,也无论是经典名作或小品,只要稍加视读,便能够登台演奏出来,即便对那些陌生冷僻的作品,他也会在赶赴下一场音乐会途中,在飞机或火车上将乐谱稍加看几遍,就能轻而易举地到演奏会上呈现出来。他说“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我是靠对曲式学与和声学的知识来了解作品的框架结构的,这也起了帮助记忆的作用。”可见,我们要想更好地背谱,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必要的。第三,演奏性练习最重要的是训练和培养一种适应演奏的心理状态,就是要训练心理的适应性,这也是演奏性练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手底下的功夫”其实就是一个记忆的训练,在记忆训练中,有三种记忆方法是可以训练地,一种是听觉训练,即内心有一个特定的听觉表象,这也可以从频繁的听唱片中获得。二是视觉记忆,即通过不断的读谱把音符记在脑海里。三是触觉记忆即通过手指的感觉去背谱,很多学生在演奏巴赫的时候就怕这一点。训练心理的适应性是要在上台当天和上台之前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努力克服内心的各种情绪,不要对自己的表演后果有过分企求,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帕瓦罗蒂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他必须看见一枚钉子,这样他就能顺利的进行好这场演出,这就是一个人的个人习惯,我们上台演出的时候也要给自己的心理减轻负担,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演奏心理只有在演奏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所体验。因此,正常演奏心理的训练培养也只有在实际演奏环境中才能取得效果,仅仅凭。别紧张。之类的安慰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人曾对小提琴家帕尔曼说,有许多演奏家力图使自己相信,他们是不会精神紧张的,可是帕尔曼却回答说:“不行,他们一定会紧张的,事实就是如此,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与它相处,与它相处的越好,你就越能把它控制得越好。”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这个问题。例如,当平时的曲子基本练习成熟后,亲朋好友串门来了,就做一个学习汇报,弹给大家听。实在没有观众。还可以把录音机当作听众(面对录音机很多学生也会不自然、紧张,好像有人听一样),利用录音机录音的方式进行锻炼,录下的音还可以让自己评论优缺点,一举两得。总之,要多创造―种正式演奏的环境气氛来适应演奏的心理素质。如果经过锻炼,不再害怕弹给别人听了,你就能减少心理负担,更加专注地投入音乐演奏,就能正常发挥并取得演奏的成功。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层次的放松即:肌体放松、音乐放松、心灵放松。肌体放松是说演奏时全身肌肉要放松、要自然;音乐放松是指我们演奏的音乐要进行的十分自然和松弛;在演奏中,心灵要保持十分平静十分安定的状态,这在我们进行正式演奏时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心灵放松了,肌肉和音乐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松。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上一篇: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 下一篇: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