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析

时间:2022-07-13 04:23:34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析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与时展相适应,反映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还必须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构成变化,及时进行改革修订,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能性人才,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一、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

(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专业设置的变化

专业泛指培养人才的口径,是根据社会分工与人才规格的需求设置的,而社会分工与人才需求的规格往往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体制的变革而发展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各高校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大幅的调整,带来了专业设置的显著变化。不少专业生源减少,需求降低甚至淘汰取消,而一些市场需求大、生源好的新专业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青睐,各高校纷纷增设诸如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但这些新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很少,人才培养方案大都是通过“拼盘”或“借用”组成,既没有专业特色,也不能体现成人教育特点。

(二)接受教育的主体构成发生了变化

以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多来自各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自我管理能力,对职业、技术及其所需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现在,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技、中专毕业生等20岁左右的青年正成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人群。他们保持着从学校到学校的学习轨迹,缺乏实践经验,许多未就业的学生希望能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面向社会择业。因此,根据生源结构的变化,及时修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成教学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行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对应的教学计划,着重于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身份不相适应,很难把学员培养成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偏窄、偏专和偏难,内容陈旧,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成果的课程少,学生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指导及应用帮助不大。再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授课学时偏多,学生课业负担重,自主学习时间少。某校一成教业余班级,一周7天每天晚上都有教学任务,学生奔波于工作单位与学校之间,身心疲惫,学习效率不高。

二、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拓宽基础,提高素质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学员对岗位变动的适应性和就业弹性的需求,综合培养,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基础。为此,一要拓宽学科基础,构筑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和技术平台,设置同一或相近学科内各专业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适当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满足学员岗位变动的要求;二要按专业方向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某一专业(方向)上得到较为系统的教育,增强学员对所从事工作或准备从事工作的适应性;三要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适当开设人文、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的课程,提高学员的科学与文化素养,促进其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二)突出实践,强化技能的原则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特点,成人高等教育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员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增加实践新内容,开设具有较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工艺性的实践课程,增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和考核分值。安排足够的时间,结合实际工作任务组织学生开展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三)整体优化,相对稳定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全局出发,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合理调整总体的课程设置与布局。理顺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推陈出新,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达到最佳培养效果。同时,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具有一定时间的稳定性,因此,为了保持学生知识体系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为了维持学校教学组织与教学建设的连续性,保证教学的相对稳定性也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考虑的内容。

三、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的实践

(一)统一规划,缜密组织实施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综合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凡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是有专门的领导机构统管全局。我校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全校统一思想,从促进学校成人教育长远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统一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认真学习与调研,分析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类型,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现状、特点以及国内外同专业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广泛听取专家、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及学员的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成教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教学单位具体制定,专家集体审议,反复修改,最后再审核通过实施,确保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既要把实现成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又要从实际现状出发,尽力促进成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因此,修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定位在构建适应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系上。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肯定成人学员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尊重成人作为人群主体的需要,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校定位,制订出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如我校在修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以广东特别是广州市产业和行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所需经管类人才为依据,以建设专业应用性为重点,设计和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性理论体系和教学系统。这一系统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熟练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具有从事该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合理布局,优化课程体系

我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包含五个部分。一是公共课,公共课着力于培养成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它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和通识课,前者包含政治、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及哲学等课程,后者包含应用写作、心理学(教师教育类)等素质教育课程。二是学科基础课,按照增强实用性,适度重基础的原则,设置专业群或职业技术群基础课,如经济数学等课程,这一部分同时也包含了学科(专业)基础课,如人才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统计学、经济学等。三是专业必修课,从宽口径的角度考虑,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全部打通,设置了部分职业教育和资格认证考试的课程,剔除了部分内容过细过窄、理论性太深的陈旧课程。四是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它们与专业必修课程共同组成专业不同方向的课程知识模块,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最后是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在部分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中安排实践(上机、实验)外,另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四、修订前后人才培养方案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原方案中专业课程较多,各课程知识面偏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公共课中增加了通识类课程,将原来的专业基础课扩展为学科基础课,扩大了专业口径。在课程名称及教学要求上,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规范,如对在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均需开设、但内容要求不同的课程,进行了有效区分,并对部分课程增加了考证要求,同时,为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新方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学时上,修订前各专业的教学总学时约为1400―1600学时,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各课程学时有升有减,增加学时的主要是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减少学时的主要是将原来分得过细、过窄的专业课进行了合并,或将专业方向课程放入了选修课模块,淘汰了部分陈旧课程;修订后教学总学时比以前略低,约为1100―1200学时,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增多。

参考文献:

[1]景滨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57-59。

[2]丁克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修订教学计划[J],中国成人教育,2004,(3):57-59。

[3]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s],2009,(1),7-1O。

上一篇: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困境与... 下一篇:多元文化视野下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