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在中考复习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2-07-13 03:59:23

构建高效课堂在中考复习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摘要:初三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但是任务重,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早已成为教师们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对《酸碱盐的复习》这节课中3个教学环节的反思与总结,浅谈对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酸碱盐的复习;构建高效课堂;反思与总结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8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33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初三化学的课时在不断少了,而教师肩头重担却丝毫没有减轻,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最终达到教学目标高度达成的目的,构建出一个自主平等并激情燃烧的课堂——高效课堂。

本节课《酸碱盐的复习》作为中考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全体同学牢固掌握以单元为单位的知识点,并更加注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零散知识的整合能力,促其将知识结构网络化,并能做到合理灵活地运用。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实现复习课堂的高效化,笔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做了以下几点探索和尝试,并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与总结。

【教学环节1】知识网络的构建(课前梳理)

到了总复习阶段,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但在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通过观察,发现不少学生仍旧习惯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记住了知识点,却根本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更别提如何灵活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了。因此,笔者进行以下尝试:

教师:投影片上所展示的《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都是我们早已熟知的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分类方法。你能开拓一下思路,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不同,将它们的化学性质重新进行分类吗?

学生:(课前通过独立的知识回顾、查阅资料以及小组内合作,完成学案。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成果)

本环节教学反思:课前准备精心到位,“有的放矢”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前梳理》部分的精心设计,较好地将复习重心前移,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突破一贯的以“酸、碱、盐”的物质分类为依据,对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改为以“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依据,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重新进行分类。

本活动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原本固定甚至僵化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并在头脑中将零散知识点整合形成网络体系,非常有利于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则可以通过查阅学生的《课前梳理》情况情况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这样课堂教学就更容易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对于早已牢固掌握的知识不再重复讲解,做到淡化处理;而对于学生普遍反馈出的困难,课堂上则需重点突破,有利于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化,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学环节2】酸碱盐化学性质知识网络的应用

酸碱盐的知识内容多,反应多,现象多,化学方程式多,学生经常反映学起来很难,小部分同学甚至已经失去了信心。复习课中若继续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知识体系的讲解,无异于“炒冷饭”,枯燥无味。根据初中生求新、求趣且乐于竞争的心理特点,在本节复习课中设计了一个“竞赛+游戏”的趣味环节,具体如下:

1.竞赛环节

教师:请设计4种方案制备硫酸镁,并填写在学案的第一页。半分钟构思,一分钟内完成。完成之后,小组间交换,相互批改。本次竞赛,我们不仅比策略,比速度,还要比正确率。(学案设计如下)

[小组竞赛1] 总分

学生:1.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2.氧化镁与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3.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Mg(OH)2+H2SO4MgSO4+2H2O

4.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SO4MgSO4+Cu

2.游戏环节

教师:喜羊羊接受委托,运送实验样品H2SO4和NaOH穿越山谷,而它的死对头灰太狼此时却已做好了埋伏,企图将H2SO4和NaOH给毁掉(即发生化学反应),你能帮助喜羊羊成功躲避障碍,将实验样品运出山谷吗?(学案设计如下)

学生:入口

学生:入口

本环节教学反思:课堂氛围打破沉闷,“妙趣横生”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必然是要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人欲罢不能的课,才有实现高效的可能。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非“主角”,将舞台还给学生,并采用有效形式激活反馈,例如:把课堂练习的形式激活,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巩固和运用知识。本教学环节,成功地将对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考查融入游戏中,既掌握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3】离子大量共存问题的探讨——微粒观的培养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而判断两种物质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既是是初中化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和测试卷,发现他们最容易出错的是酸和盐、碱和盐以及盐和盐的反应。由于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理解不透,就会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盲目地“交换成分”,写出根本不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微粒观的培养,以及离子大量共存问题的探讨,恰好能帮助他们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进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过多的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和归纳,也有如下的不足:(1)过多的小组合作,有时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养成依赖小组中能力较强成员的不良习惯;(2)划定讨论范围的小组探究会使同学对本组课题十分了解,但对其他小组负责的内容无暇顾及,导致掌握很差;(3)学生受知识面、能力及课堂给定时间的多方面条件制约,讨论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做到举一反三。基于这些经验,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教师:请试着总结和归纳:下列离子不能与Ba2+、Ca2+、Cu2+、NH4+、CO32-中的哪些大量共存?请务必先独立完成,之后再小组内互相讨论,如果有不同意见请展示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先独立进行知识回顾,可查阅笔记等资料,再将已完成好的成果与小组内成员进行探讨,查漏补缺。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成果,如下:)

教师:现在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通过理解去记忆这些常见的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然后我们进行一个“看谁眼尖手快”的大比拼,能大量共存的打“√”,不能大量共存的打“×”。(投影片图片滚动,每张约停留2秒钟,图片如下)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并完成学案,结果如下)

本环节教学反思:合作探究突破常规,“有效多维”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必然离不开有效且到位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样多维的合作支撑起了整个课堂的探究活动。当下,通过让学生多讲、多练、多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似乎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然而,这样的合作是否真的有效,仍然值得商榷。

因此,在《酸碱盐的复习》中,删减了小组内非必须性的合作,鼓励学生务必先独立完成。放手让学生去做,甚至是去错,通过现场深入学生群体的批阅,再通过实物展台有关典型错误的展示,引导全班同学一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达到有效纠错的目的。而作为学生个体,经历了“独立完成——发现问题——自我纠错——合作思考——共同纠错”的过程,相信对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换个人成果,查漏补缺,既展示了每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才华和亮点,又突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合理有效的多维合作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也是遵循着这样规律。只教不研,就会把书教死;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通过对本次《酸碱盐的复习》的探索与反思,笔者感到受益匪浅。作为教师,确实也需要这样不断的探索—尝试—反思—总结,循环往复,对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便能更进一步。

上一篇:“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决赛试... 下一篇:“来自石油和煤的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