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根”

时间:2022-07-13 02:37:04

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根”

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根”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作文教学在其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从中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写作技巧积累、修改方法积累,学生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很多学生即使确定了新颖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主题,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旧瓶装新酒”,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根本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就如同厨师师傅对弟子大讲如何做菜,弟子却没有材料,讲得再好也是画饼充饥。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否则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可见,积累对于写作文是相当重要的,积累就是写好作文的“根”。从这一层面来看,积累也是语文教学的“根”。

二、怎样进行积累

1.从生活中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太小。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他们去发现与尝试。

2.从语言中积累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涌、笔下如生花。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语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让学生注意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俗话谚语、成语诗词,掌握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3.从技巧中积累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积累而得到提高的。写作虽然没有死板的定式,但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使学生不断从作者思路的“原型”得到启发,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便于解决学生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

4.从阅读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5.从想象中积累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应该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设法活跃学生思路,启迪思维。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越丰富,就会常有绚烂多彩的景象在脑中萦绕,作文选材时思路就会越广阔。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进行积累。教师应及时训练学生把活动课中动手操作的过程、特点记录下来,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记事写活动积累了素材。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丰富的积累,就能做到厚积薄发,写出真情实意的文章来。荀子曾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为了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就让我们的语文学习从积累开始吧!

请相信:根深才能叶茂!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法宝” 下一篇:谈课堂上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