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质量事故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3 01:51:43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质量事故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质量事故分析是建筑施工专业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综合性很强、涉及知识面很广、实践性强、专业能力要求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着重从施工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事故的原因,提出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面对事故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质量事故分析;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探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较好的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基于我院以技能为本的职业教育目标,遵循中职教育“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和技能。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使课堂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后学生就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发表见解。通过交流,一是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了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有情可原,长期落后者,会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转化为能力。质量事故分析课程本身是重实践的,学生不能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而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可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另外,案例教学是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自己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3.注重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才知道,且学到的不是活学活用的知识。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将时间留给学生,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面对质量事故分析案例,何种原因造成的、应采取什么措施避免事故的扩大,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步可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进教师加以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教学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案例引入

针对不同的情景要求,案例引入可采用三种方式:

首先是导入案例应用,这种方式是指在讲解新的内容和理论时,先给出一个引导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总结得出本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点。如在讲述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事故前,我为学生选择的案例为俗称“楼脆脆”的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一幢13层楼整体倒塌事件,该事件学生都有所耳闻,但不了解具体原因,所以较感兴趣,我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事故现场的情况,着重提到“桩的断裂形式”“河道边大量堆积物”等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将事故发生的原因联想到地基与基础,从而为该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次可采用注解型案例应用,这种方式是在知识点学习后,通过案例加以注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在讲述外墙保温后,我为学生选择的案例是上海静安区公寓火灾的案例,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火灾出现的原因进行猜想和分析,顺便给学生普及了消防逃生的知识。

最后一种形式是综合案例的应用,当需要对一系列相互关系的内容进行全面讲解时,就可以采用综合分析型案例,综合型案例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如鞍山某地上为31层、箱型基础的大厦,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锚杆端部脱落、横梁掉下、桩间土脱落、地面出现裂缝、地下水管渗漏等现象,最后导致基坑水位至基坑最高点,基坑塌方、支护桩折断等后果,此案例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从设计、施工多个角度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倾覆性、混凝土强度、施工工艺等进行多方面分析。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对教师而言,首先要选择内容与教学知识点相匹配的案例。案例教学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这要求在讲课之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学生而言,应根据老师预留的案例,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判别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勘察、设计还是施工出现了问题,应如何解决,同时还要对发言的方式及内容进行准备。

(2)自由讨论。讨论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这种自由发挥即“放羊式”讨论。学生的讨论可以自由展开,但绝对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通常情况下,自由讨论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集中群体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样化、观点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在此环节,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要保证课堂活而不乱。教师还要掌控好案讨论的过程,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案例讨论的总结归纳。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应注意认真倾听,做好问题的摘录,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进行阶段性的小结或是点评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或防止学生偏离主题。在此环节,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将实践与原理有机结合,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对所学过的阶段性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将学生在讨论中不够深入的问题或遗漏的部分指出来,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初衷。

(4)撰写质量事故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这其中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在个人分析问题以及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会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那么,如何将学生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落实到文字上,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可让他们试着从事故概述、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几个方面撰写事故分析报告。

3.激励学生参与

结合班级百分量化考核守则,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质量事故分析报告质量将每个学生的表现量化后计入平时考核成绩,以此激励学生踊跃参与。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收集,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

在案例中必须把事故发生的背景、事故反映的问题等提示清楚,切忌背景模糊、叙述不清。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学案例不感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讨论时出现冷场的情况,致使案例教学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案例的收集过程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且收集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典型性、生动性、真实性、启发性。

2.尽管案例教学能够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启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还不能完全取代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必不可少。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述,学生的认识则过于片面和零散,知识的总结与概述使学生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课堂教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前提也是最终的归属。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基于案例教学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需发挥好主导作用,尽可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兴国.质量事故分析[M].环境科学出版社

[2]陶婕,卢珊珊.案例教学在建筑工程经济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7

[3]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46-47)

[4]高阳.浅析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活力2010.6

上一篇: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浅论 下一篇:探讨初中语文的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