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险:怎样买钱才花得“值”

时间:2022-07-13 01:38:13

近年来,重大疾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健康保险的一大险种,重大疾病保险已成为人们投保时的一个首选险种。

面临五花八门的重大疾病险种,不同的保险产品保障的疾病种类各不同,如何选取适合自己的险种,最大范围保障自身利益,成为众多投保人的困惑。

目前推出的重疾险主要包括返还型的长期保险和消费型的短期保险。返还型长期险每年所缴保费一样,保障时间为约定到一定的年龄或者终身。即这笔钱永远属于客户或客户的亲人,客户即使无疾而终,孩子照样能拿回约定的保障额度;相比之下,消费型短期险,保障可以是20年、30年,如果在这些时间中一直平安,所缴保费,客户一分钱也拿不回来。

以某公司推出的几款重疾保险为例,30岁男性,保额20万元,保障31种重疾,缴费年限20年。

就险种一与二比较,每年要缴保费相差5860元,20年相差11.7万元。选择终身重疾或者分红重疾险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一旦中途急用钱,不能取;手头不方便,也不能违约。如果把这些差价存起来,算上复利,那20年间的保障除了20万元,又多了十几万元。如果你有强制储蓄习惯和遵守投资纪律,不妨购买消费型重疾险,否则,还是购买返还型的重疾险。

究竟买大病险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把钱花得更“值”?

身故保险金:大多数公司重大疾病保险中的“身故保险金”都是按照保险金额来赔付的,但是也有一些公司把“身故保险金”规定为:退还已缴的保险费。如果相同保额、相同价格,身故不赔保额、而是退费的话,就等于在客户应有的三项保险责任中凭空抽掉了“身故”一项,对客户来说,属于不公平条款。

同等交费前提下,请选择身故时按照保险金额赔偿的条款。

大病保险金:对于“大病保险金”,大多数公司都是按照保额或保额的倍数来赔付的。但也有保险公司将大病区分为两大类――罹患“一类大病”赔付保额的80%,罹患“二类大病”赔付20%。也就是说,当客户真正被诊断为大病,最需要得到理赔金的时候,相同保额、相同价格,在其他公司可以获得20万元的一次性赔付,而在这类公司只能获得16万元,其余的4万要等这位可怜的客户再患上另一种“二类大病”,才能赔付。

当然,这类公司对外宣称,他们的优势在于:患任何一类大病后,均可以豁免剩余未交的保费;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条款当中所列出的“一、二类大病”,几乎全部包括在其他公司的重大疾病范围当中,在其他公司理赔之后,合同是终止的,未交的保费同样不交,所谓的优惠政策形同虚设。

同等交费前提下,请选择按照保险金额100%给付大病保险金的条款。

满期生存金:因为大病险大多都属于终身保险,所以多数客户认为所谓“80岁、88岁或100岁的满期生存金”基本上属于摆设,但是针对一些公司推出的定期型大病保险,虽然费率较为便宜,但基本都没有“满期生存金”返还责任。通俗地讲就是,在规定的保障期限中如果没有大病发生,也没有身故,那么交过的保险费也就永远地蒸发了。

若不能肯定在规定的期限内罹患大病或者身故,又不愿意让多年所交的保费凭空消失,那么请选择具有返还责任的终身型大病险。

除了以上这三条保险责任之外,一些公司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另外还加入了一些新的保险责任。我们称之为额外责任。

生命关爱保险金 :有些公司保险责任中有“生命尊严提前给付”或称“生命关爱保险金”,规定当客户患有终末期疾病,存活期在一定期限以内时(以医院证明为准),可以按照保额给付保险金。

这样就等于将有限的二三十种大病保障范围扩大到无限:不论客户所患疾病是否属于规定的大病范围之内,只要医院证明此人“命不久矣”,就可以申领保险金。这也属于很实在的额外优惠责任。当然,这个所谓的“存活期在一定期限以内”,在各公司条款中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是12个月,有的是6个月;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判断“存活期不到6个月”要比“12个月”相对简单,所以从最终理赔角度来看,“6个月”要比“12个月”更容易拿到生命关爱保险金。

特种疾病津贴:有的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中额外加入了“特种疾病津贴”一条,规定当被保险人患冠心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也包括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术)时,可以额外赔付10%的保额,赔付后原有责任不变,仍可享受100%保额的大病保障。如今冠状动脉支架术在冠心病的诊疗中已经非常普遍,所以这样的额外保险责任,就属于让客户实实在在多享受10%的保障。

豁免保费:有些保险公司把“大病后豁免未交的各期保险费”算作“另一条保险责任”。

全残责任:一些保险公司将“全残责任”也列入“全额给付保险金”的范畴,对“全残”没有概念的客户一定会觉得这条责任很优惠。其实,在疾病保障种类超过17种的大病条款中,均已将全残责任拆解为“失聪、失明、失语、瘫痪”等等诸条,分散隐蔽于“N种大病”之中,在保险责任中,再单独提出“全残”赔付,就纯属作秀了。

购买重疾险考虑几方面

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重大疾病险种很多,建议消费者在投保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自身的生理特点

由于同类型的重疾险在条款设计上差别并不很大,因此消费者首先应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来进行选择。例如,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结构不同,易患疾病也有所区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15-40岁女性,其并发症狼疮性肾炎会影响和损害肾功能。再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葡萄胎也是女性的特有疾病,但一般的重疾险却没有包括此两种疾病,因此女性消费者在购买重疾险时就应考虑专门针对女性设计的重疾险。而且,一些女性健康保险还提供部分女性常患疾病的医疗保障,如骨质疏松症、尿失禁症手术、女性原位癌,以及意外整形手术。

同样,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川畸病是儿童的高发疾病,通常只会在少儿重疾险产品中列出,而一般重疾险种中常有的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儿童患病的概率极小,父母在给儿女选购重疾险时就应选择专为少儿设计的险种,以免花了冤枉钱。平安保险公司的平安宝贝卡是一款不错的产品,398元/年,提供人身保障5万, 8万的住院医疗保障。

经济承受能力

目前市场上,一款标准的重疾险是比较昂贵的。如30岁男性购买20万元重疾终身险,每年通常需交保费约7500元,总共需交约15万元。而若选择定期险(保障时间可以是10年、20年不等)或附加险则相对便宜。另外消费者还可以选择一些专门险。鉴于目前肿瘤疾病呈高发趋势,而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癌症保障的防癌险,消费者罹患癌症后除可以获得癌症保险金外,还可以补偿一部分手术医疗费用。

服务情况

在选择重疾险时消费者还要考虑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业务员的专业化程度。保险公司在投保后的服务情况可以从理赔、交纳续期保费、保单保全变更等方面是否便捷、合理来考查。消费者在投保前可以多和保险公司沟通,了解各家保险公司在这些方面的规定。

另一方面,业务员的专业化程度也将影响保单的质量。消费者应考察业务员是否对险种条款、投保理赔须知作出了详尽的介绍,同时不可轻易相信业务员的一面之辞,避免受到个别业务员的误导。

仔细阅读条款

消费者在购买重疾险前要仔细阅读条款,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避免索赔时因不理解条款而被拒赔。比如条款中规定非侵入性的原位癌、恶性黑色素瘤以外的皮肤癌不属于赔付范围,投保时消费者就一定要搞清楚原位癌的含义。原位癌一般指癌变仅限于粘膜或皮肤表皮的鳞状上皮内,尚未破坏基底膜的癌症,例如子宫颈、食管和皮肤的原位癌。原位癌属于早期癌,经手术和中医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显然它既不够“重”,也不够“大”。所谓不够“重”是指原位癌并不是十分严重的疾病,通常不会危及生命。所谓不够“大”是指原位癌的治疗并不复杂,与一般良性肿瘤的治疗差不多,算不上大手术,治疗费用也不算高。因此,国内绝大多数重大疾病保险条款均把原位癌排除在保险责任之外。而消费者在购买前就应搞清楚这些专有名词的含义,以免日后索赔时发生麻烦。

(梁漓清 康瑞德理财网财富总监,高级理财师)

上一篇:套利棕榈油豆油1205合约 下一篇:海外投资仍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