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时间:2022-07-13 01:34:09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很多教师没能扎实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大部分都是将大纲罗列好,然后让学生照着固定的模式往下写就行了。久而久之,学生作文越来越没有灵动性,仿佛在一个框子里打转,更别提生活味道,严重缺乏“孩子感”。小学生作文毕竟不同于成人作文,语言的稚嫩更能彰显一个孩子的童真、童趣,如何才能让小学生作文充满童趣,一直是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笔者的一节《我为××画张像》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挖掘例文模板,启发学生的灵感

作文开始之前,为了克服学生的为难情绪,我先让学生准备好写作例文,可以从自己读过的一些书里找素材,也可以从课文中找,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从这些例文中找到人物素描的方法。问题在于刚开始写作文,学生无法把握文字,更无从下笔,即使看着例文也不一定能够了解其中的精髓,必须有老师来进行引导才行。我先让学生抓住描写眼睛的句子,有的学生读道:“他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就不知道眼珠在哪里了。”我启发学生感受这句话中描写的情形,有学生说“写得很生动”。我又启发引导写作手法,学生了解到这是在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我就让学生进行仿写。有的写:“他眼睛真小,笑起来成了一条线。”有的写:“他的眼睛很小,笑起来鼻子就把它给挤没了。”还有学生不经我引导,开始使用比喻的手法这样写:“他的眼睛太小,就像是两粒小芝麻。”说的同学们都笑了,这下大家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有女生说:“他的眼睛真小,看起来就像是两粒扁扁的玉米粒。”这个比喻可真是新奇!我问这个学生为何这样想,她说眼睛像一条缝就是扁扁的感觉,那么玉米粒就是这样的。我不由得感叹学生想象力的丰富。在作文教学中,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每一个学生都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二、从细节观察入手,说出真实的想法

接下来的环节我让学生开始观察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学生们有的以自己的同桌作为描写对象,有的以自己的好朋友为目标,仔细观察对方。但看来看去,大家没有特殊的感受。我启发学生从描写对象的性格入手,自己对她(他)的感觉如何,抓住一个外貌特征来写。这下学生的思路开阔起来了,有学生抓住对方的平头来写:“他帅气的小平头上可以稳稳地放一个碗。”也有抓住印象深刻的黑痣来写:“他嘴角有个奇怪的黑痣,说话的时候就在嘴边爬来爬去,像是一只黑蚂蚁。”

通过细节观察,学生们抓住对象的主要特点,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句子也开始变得连贯了,文章慢慢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味道。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表达出来的真实想法我并不做对错的评判,只是细致地询问他们在写出这个句子时候的感觉。比如那个写黑痣像小蚂蚁的同学,我让他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写,他说每次看到同桌的黑痣,就觉得好笑,就觉得像个蚂蚁在爬一样。我对他的真实想法做了很肯定的评价:“写作文就是要这样,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样学生就从真实的想法入手,运用文字的载体,将自己的有趣想法表达出来,形成属于自己的文章。

三、激励引导,唤醒内心的声音

在进入动笔环节的时候,我让每个学生都放手去写:“只要是你想要说的,感受最深刻,你就用你的感觉来写。”有学生举手问:“老师,我觉得她每次嘴巴撇起来,像是在和人较劲,给人一种很了不起的样子。我可以这样写吗?”我鼓励这个学生,让她按照自己的感觉继续写下去,并启发:“那么她真的是这样的人吗?”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想要表达感受的时候,老师往往按照教材要求,直接抹杀了孩子的心灵感受,作文中都是整齐划一的“齐耳短发”,一成不变的“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失去了文字的本身意义。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背道而驰的作文模式。学生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和内心对话,对大自然、对生活观察之后的一种心灵碰撞,而后生发出来的一种好奇的探索欲望。当这种探索欲望获得满足的时候,就会得到释放,文字也会变得连贯流畅,生动而富于生活气息。反之,一个学生如果连自己的真实想法都不能表达,内心的声音都不能释放出来,可想而知,那样的作文只是机械应付,不过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汉字而已。

作文教学是开发学生灵性的最有效途径,作为教师面对这些纯净的心灵,如果可以从启发鼓励入手,就能够给每个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会有细致的观察,会有独到的见解,会有幽默诙谐。给孩子一个写作自由的氛围,激励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写作成为生命的体现,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苦苦追求的境界。我相信,让学生的心灵翱翔,说出自己真实的内心,写自己“心中的人”远比在老师古板约束下的“这个人”要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上一篇:高校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试谈中学历史课改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