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7-13 01:23:32

以就业为导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现状及近年来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状况入手,针对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就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依赖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及组织方式都要紧密结合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紧紧围绕“就业”这一导向。

一、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及就业现状

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很多企业已经基本实现订单及付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而电子商务的健康长足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市场的需求每年可达20余万,而所有电子商务毕业生每年不超过10万人,人才短缺。但事实是:用人单位不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人才,而学生毕业找不到对口的企业。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对口率不到20%,远低于其它专业平均水平。一个尴尬的局面是: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难以就业,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电子商务人才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技术研发型;(2)营销管理型;(3)商务操作类型;(4)物流服务型;(5)高端集成型。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受经济环境和电子商务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许多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存在方向模糊,专业定位不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普遍“大杂烩”的现象。

2.课程体系不合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既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要侧重不同领域知识的学习。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大致相同,方向和特色不明显。

3.理论课教学质量不高。许多课程缺乏必要的衔接,一方面,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杂,难以形成教师之间的教学团队,使得教师很难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专业研究更是不能优势互补,难以形成合力,很难共同承担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不能很好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改善学生理解理论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目标上模糊混乱,学习缺乏动力。

4.实践、实验教学环节效果不好。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实践、实验环节尤为重要。对师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很高。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部分毕业于相邻的经济管理和计算机专业,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和研究工作,受其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影响,教学中难免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在实践、实验教学环节中显得尤为突出。

三、以就业为导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1.明确培养方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其交叉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方向的培养模式,供具备不同专长的学生选择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可以从以下五个训练模式中选择1至3个来确定自己的专业知识方向:(1)信息技术方向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信息处理能力。(2)物流方向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物流配送业务经营管理能力(3)网络支付与结算财务管理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资金流量管理及电子支付与结算知识运用能力。(4)电子商务技术方向模式。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5)集成模型。此模式整合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个知识模块,宽口径和复杂的培训目标侧重于综合性高端人才的培养。

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实训环节要求先进的软硬件环境和真实的电子商务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有效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和扩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积极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将来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3.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长,组成教学团队,并以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专业课程群建设。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深入研究各专业课程间的关系,研究和探讨各种教学方法,倡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项目,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4.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课堂上采取讨论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中,经常举办专业活动,加强学生学习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5.优化课程体系。真正从实际需要出发,深入进行企业市场调查和研究,精心设计专业课程开设的时间和内容,紧紧围绕就业需求这一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拓宽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计要清晰、完整。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践活动,尝试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创办电子商务网站,组织学生接触实际,进一步了解B2C和B2B业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电子商务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现代社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要求必须具备全面的动手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术。

6.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设施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综合教育平台。公共基础课的设置要满足商贸和计算机技术两方面的知识要求,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经济贸易课程内容,同时又具备计算机网络及电子通讯知识基础,课程内容设置要遵循理论够用即可。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要围绕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及商流四条主线,课程内容上要侧重实验、实践环节,可操作性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而不厌,在实验与实践中获得专业能力。综合教育平台鼓励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力求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巩固实践教学成果。

设置“模块”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的设置要依据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查和掌握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专长及他们的专业方向与就业趋势,可以设置为网络营销方向模块,电子商务技术方向模块,物流方向模块和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学生课程方向的定位可在大学三年级进行。大学四年级时的课程可以设置为全实践教学模块,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选择进行实践教学模块,并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将专业知识与就业结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四、结论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改革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做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办学,只有这样电子商务专业才能健康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呈现电子商务人才供不应求的美好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顾科健.中国加入WTO和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中国加入向WTO与湖北怎么办-加入WTO对湖北经济的影响对策研究,2000.

[2]胡街镇.依靠发展本地企业的优势,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A].2010年教育技术培训的第三次国际会议上(第8卷),2010.

[3]张文斌,蔡大象.编年史权利;上海蔬菜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调查报告[A].东中国农学会周年会议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年度农业会场会议论文集.

[5]迪江南.讨论开放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施工,营销创新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8]蔡瑜,李心在.电子商务中的信任和建立方法,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年度会议论文集.

[9]周江,郭勤.批发市场开展电子商务研究.经济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和流通现代化研讨会.

[10]邓文元.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研究述评.中国营销创新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梁春晶(1970- ),女,佳木斯人,教授,硕士

上一篇:企业服务质量理论分析与策略路径构建 下一篇:《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课程整体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