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农业污染现状与治理技术综述

时间:2022-07-13 08:54:58

当前我省农业污染现状与治理技术综述

一、我国农业污染现状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进入21世纪,面对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我国农业集约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化肥农药等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2004年,中国的化肥施用量已经达到4637万吨,氮肥的使用量占全世界的近30%。中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从趋势上看,中国的化肥施用量还在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化肥施用量比2000年增长2.6%,2002年增长率为2%,2003年增长率为1.68%,2004年增长率为5.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使用国。1983年,我国农药的使用量是86.2万吨;到2003年农药的使用量已达到132.5万吨,比2002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2003年,农膜使用量已经达到了159.2万吨,比 2002年增长了3.44个百分点。

化肥、农药、兽药、农膜等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农业污染。首先,中国的化肥施用水平早已超过了发达国家所设置的防止农业环境污染的化肥安全施用上限。而且,中国化肥投入以无机氮、磷为主,化肥利用率相对较低。未被利用的氮、磷元素一部分被土壤吸附,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成为农业污染源之一。目前,中国每年有超过1500万吨的废氮流失到了农田之外,污染了地下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空气污染等环保问题。其次,农药过量施用。据统计,目前中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了50%。在一些高产地区,每年施用农药可达30多次,每公顷用量高达300公斤以上。第三,兽药安全性较低,滥用和超标现象严重,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消费也在增加。近年来,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也成为一个大问题。目前,我国每年的畜禽粪便总量达 25亿吨,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物的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倍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处理或回收利用,这些污染物一方面污染周边环境,另一方面造成河流、湖泊、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业快速发展。同时,化肥、农药投入量大幅度增加,畜禽粪便及污水排放成倍增长,农村生活垃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理,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首要原因。据调查,目前全淮河流域断面水质良好、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源地的二类水和三类水断面只占23.3%,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超五类水断面占46.5%,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每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以上,如何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强对农业污染的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农业污染治理技术

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急速变革,可以说,到现在已经彻底转变为石油农业、化学农业。事实上,整个“十一五”计划期间,对于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扭曲性转型,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诸多学术智囊机构的相关研究部门都已经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并提出过相当严厉的警告,2000年以来,中央政府也一直倡导“生态农业、环保农村”。但10年下来,并没有对化学农业生产模式往更加糟糕的境地起到纠正作用。

对农业污染的治理首先应该从机制入手,首先可以做的是减少氮肥行业的补贴,设定化肥生产和使用的减量目标。其实研究早已能够证明可以在维持现有粮食产量水平的前提下,将现有氮肥使用量减少30%到50%,因此可计划争取到2020年逐步将氮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这样就能让农民逐步改变到农家肥、有机肥、化肥三肥合一的生产局面。同时在广大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沼气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动物肥料进行发酵,即可产生清洁能源,又可产生有机肥料,这是治理农业污染的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只是在生产过程中农民可能要多付出体力。现在秸秆粉碎,动物肥料清理都有现成的技术,就是如何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输环节,减少不必要的体力劳动,那么在化肥日益提价的前提下,农民会逐步回归到原有的生产方式中。有机农业也是一个大趋势,只要有效的引导农民。这种治理还是会逐步见效的。

但是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下发《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规定“有关部门应该优先保证、均衡供应化肥生产所需石油、天然气、煤炭、矿石、电力等原材料和能源;铁路、交通、港口等单位应优先保证化肥及其原材料的运输,对化肥生产、经营和国内短缺品种继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2006年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毕井泉就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国家的免税、优惠运价、电价、气价等对化肥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的补贴政策措施,相当于每年对化肥生产流通环节补贴170亿元,尿素每吨补贴160元左右。

一直到今天,这些优惠政策大多仍在执行。当年的政策出台一个很大的由头在于降低农资产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达到让农民增收的目的,后来,又开始了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逻辑中,这些被归为农资领域的企业甚至得到了更优惠的补贴。但在执行层面,这些优惠政策造就的最大利润却是被各地大大小小的化肥生产企业和地方政府所攫取。

所以农业污染的治理不完全是技术难题,而是利益集团的博弈。

农业污染的第二大块是农药,农药的问题在于过度使用。那么,我们在治理农药污染方面,应该采取治理与引导并用的方式。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 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同时, 要加强病虫草害抗性监测,通过科学、合理用药, 延缓病虫草害抗性的产生, 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抗病虫的农作物良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执行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 一定要严格控制用药量、施药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等。调整优化农药产品结构, 使杀虫、杀菌、除草剂之间的比例更趋合理。加快普及推广嫁接、轮作、防虫网、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

农业污染的第三大块是农膜,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 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 鼓励多渠道、多途径积极回收农膜, 切实提高塑料农膜的回收率。

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复杂,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具有较大难度,加之治理面源污染涉及政策、管理技术、市场调节、农民配合等方面,存在着技术困难、市情条件限制以及农民利益的协调等,在农业中又存在着化肥、农药的难以替代性等诸多限制因素。因此,必须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道路。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第二,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第三,通过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置适当宽度的植被缓冲带,在农田景观中适当增加湿地面积,在地形转换地带,建立适当宽度的树篱与溪沟以及实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的合理搭配和不同农作物的间作套种、轮作等,也可减轻面源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从根本上来讲,我省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草)、退田还湖(湿地),实现我省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再论双面电路板的电磁兼容设计 下一篇:土工合成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