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外贸逆势谋进

时间:2022-07-13 08:33:17

2011,中国外贸逆势谋进

中国率先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解脱出来,经济正复苏向好。然而由于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和叠加,2011年我国外贸未来走势更加扑朔迷离,需采取灵活多变的对策才能逆势谋进。

制约因素尚多

制约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作梗。2010年9月16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数据卡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而早在6月30日,欧盟已经对该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双案”并发调查。该案涉及中国企业出口额约41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后危机时代,当发达国家还在为经济复苏孜孜以求之时,贸易保护主义不可避免,特别是欧美国家对中国贸易势必层层设障。美国提出“出口倍增计划”,提出未来五年要实现出口翻番的目标,通过设立出口促进部和总统出口委员会,扩大贸易融资规模,改革出口管制体系,大力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欧盟振兴计划提出“未来工厂项目”,实现将就业和利润都留在欧洲的目标。由此可见,美欧各自的新贸易战略,都着眼于抢占战略制高点,这对中国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2010年9月30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特别关税法案,矛头直指中国,以调整关税来迫使人民币升值,以压制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将汇率战引向贸易战。在美国起哄带动下,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频频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数据显示,自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3.5%。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将会降低原油等原材料的进口价格。与此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会有大量的热钱涌入,引发担忧。事实上,最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升值的是在国内做出口贸易的企业。外贸产品,通常以美元报价,本来利润就不高,人民币升值势必要求中国外贸企业提高产品的美元报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外贸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权威资料显示,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到90年代增长相对放缓,201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随着人口红利渐失,“民工荒”悄然而至,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的日子越发难过,或倒闭或迁至安徽、江西等内陆省份。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经济回暖向好,沿海地区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无奈之下,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希望用工荒得以缓解。在此情势下,中国外贸企业依赖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逐渐丧失,在国际外贸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减弱。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挤压。近年来,国家从改善外贸结构的战略高度,出台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贸企业出口,比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6月22日联合通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7月15日起,我国将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406个税则号商品的出口退税。这是我国自2008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政策以来,首次对这一政策进行反向调整。这对中小外贸企业来说,不啻于当头棒喝。

推进动力犹存

尽管2011年中国外贸关山阻隔,困难重重,但仍然面临着国际国内重大战略机遇期,产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存在。

从国际形势来看,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利益诉求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主宰世界经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权重”在增加,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在增强。

世界经济力量角逐呈现新态势。由于美国经济不争气,一向由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被大大削弱,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共掌经济全球化钥匙,形成多元化主导的趋势。所谓G8国际经济“清谈会”,正逐步被G20所取代,后者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世界贸易发展谋求新突破。后危机时代,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将进入关键阶段,对话胜于对抗,世界贸易发展的主导力量呈现此消彼长的新态势。新兴经济体的跨国公司正迅猛崛起。

从国内形势来看,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配套齐全等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未来10年,仍然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期。

中国经济仍呈现总体向好新趋势。过去的两年,在极为困难、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在世界贸易新格局中进一步巩固贸易大国地位。

把握基本对策

2011年,我国外贸运行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对外贸易政策应以“维稳”作为主基调,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将政策重点落在调整贸易结构上,加快出口增长方式转变。

――调整政策,激励转型。要对我国现行贸易政策,包括对外贸易、涉外财税、金融、外汇管理与汇率、与贸易有关的其他政策等进行战略性调整与完善,要围绕调整贸易结构,加快出口增长方式转变,使外贸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同步合拍。基于此,未来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要将“两高一资”产业明确定性为内需型产业,继续下调或取消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并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逐步加以限制,坚决控制这些行业产能过快扩张的势头;对于资源能源型以及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要按产品附加值进行分类,并按照附加值从低到高的顺序逐级取消或降低相关商品的出口退税;对于技术密集型以及高附加值出口产品要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

――进出互补,顺逆均衡。要积极鼓励出口,但要防止回升过度、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已经到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出现的时期,加上我国外资和外贸长期双顺差,加大了这个压力。在这个阶段,对外经贸领域的目标以保持贸易平衡为好。继续扩大净出口额,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潜在变为现实,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长期的影响。要坚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对外贸易,不要光追求贸易顺差。要扩大内需,积极稳定和拓展外需,努力实现内外均衡发展。

――加强对话,互利共赢。注意研究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变化,并及时研究这些变化,调整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政策,使他们能够共享中国经济发展与开放的益处,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利用外资创造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区域合作,分散风险。目前我国对三大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比重达45.5%左右,尽管这一比例相对前几年有所降低,但是海外出口市场仍然较为集中。下一阶段应继续加强与拉美、中东欧、东南亚及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合作,推进投资、贸易和过境便利化,进一步落实合作项目实施,提升通关效率,促进区域间贸易发展。

――抱成一团,针锋相对。在涉外官司中,政府不好出面干预,只有依靠行业协会从中斡旋协调。面对应诉反倾销民间行为和各家单体企业无力应对的两难境地,企业应抱成一团,依靠全行业的团队力量进行“集团冲锋”,攻克西方国家设置的反倾销壁垒。在反倾销过程中,必须联合涉案众多公司集体投诉,在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共同抗侮,维护自己的权益。

上一篇:逃跑新郎:放弃百万跑车千万豪宅自开小店 下一篇:变垃圾为“宝藏”,中国低碳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