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防御论文

时间:2022-07-13 07:00:37

探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防御论文

摘要:介绍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对其致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措施及猪只染病后的综合防制措施,以为防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蓝耳病;病因;综合防制;病因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1]。该病以妊娠母猪的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猪和仔猪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为主要特征[2]。

2007年夏季,在洛南县部分乡镇曾暴发流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造成很大危害。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洛南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遏制了疫情蔓延。现将猪蓝耳病的综合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1流行特点

2007年七月下旬,洛南县景村、高耀、寺坡、古城、三要、灵口、庙坪、城关等10多个乡镇60多个村400多农户饲养的猪只中,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染病猪只1000多头,该病来势凶猛,传播极快。母猪、育肥猪、仔猪均可发病,病程一般7~15d,以散养户和小型养殖户为主,呈地方性流行。发病时间从2007年7月下旬持续到11月份,随着天气转凉,防控力度加大,疫情逐渐被控制扑灭。

2临床症状

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猪群中开始是有个别猪发烧,不吃食物,随后全群发病;体温40~42℃,精神差,采食量下降;结膜发炎,呼吸急促,呕吐;耳臀部发绀,粪便干,尿液黄。使用退烧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易复发。部分病猪后期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持续高热最终呼吸衰竭而死。

2.1病母猪症状

精神沉郁、呼吸急促、高热、厌食、呕吐、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流产率达50%以上,病猪多数被淘汰处理。

2.2育肥猪

持续高热40.0~42℃,精神差,呼吸快,采食下降或不食,耳部、腹下皮肤发红发紫发绀,粪便干,喜饮水,发病率和死亡率超过30%以上。

2.3仔猪症状

持续高烧,体温40~41.5℃,皮肤发红,呼吸困难,耳朵发绀,粪便干,尿液黄,喜饮水,发病率100%,死亡率达85%以上。

3病理剖检

猪肺脏充血、出血,有的死猪肺尖叶、心叶出现肉变;心脏肿大,个别死猪心房有针尖大出血点;肾脏肿大,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肿大、出血、坏死,有的死猪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灶;喉头、会厌软骨充血,有的产生出血斑点;胃底部少量出血,小肠呈弥漫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肿大、出血,呈大理石样变;有的死猪膀胱粘膜有出血斑点。

4病因分析

4.1病原检验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实验室检验和省、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诊断,该病主要病原为高致病性猪兰耳病变异病毒、园环病毒、链球菌、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可引起混合感染。

4.2传染来源

首先发病的景村镇灵官庙村,灵宫村庙与商洛市丹风县比邻,猪高热病沿312国道传播,又从景丹路传入洛南县,洪剪路沿线的乡镇先后被感染发病多为散养户和小型养殖户,由于饲养管理卫生环境差,加之防疫不到位,引起猪群发病。

4.3气候因素

发病季节正值盛夏,气温高热高湿,蚊蝇大量滋生,导致了疫病传播。

4.4传播途径

洛南县为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生猪调运频繁,收购生猪车辆走乡串户,有的车辆消毒不严,加快了蓝耳病的传播。

4.5生物因素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引发病毒、细菌、原虫继发感染[3]。发病猪多为双重、三重感染,治疗时间长,治疗药费昂贵。

5预防措施

5.1紧急免疫接种

对所有生猪立即免疫接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母猪、公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4mL,3周龄以上仔猪每头注射2mL,28d后再进行第2次免疫。

5.2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卫生消毒制度,猪舍保持通风,每天及时清扫粪便,对圈舍、墙壁、用具消毒,选择几种消毒药交替轮换使用。不准饲养员串舍,不准有人员到猪舍接触生猪或饲养用具。

5.3开展药物预防

养猪户因地制宜,自采草药连翘、二花、黄芪、大青叶、板蓝根、黄苓、黄柏、桔梗、柴胡、蒲公英以及生石膏等拌入饲料,连用一周。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粉,电解多维,清热解毒散。

5.4对贩运牲畜车辆严格消毒

严禁到疫区收购病猪,禁止疫区内畜产品流通、上市交易。严格执行“四不一处理”(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规定,对染疫死亡的病猪必须深埋处理并彻底消毒,禁止出售、运输、加工、食用。

6治疗方法

首先,以增强猪的机体免疫力和支持治疗为原则。以抗病毒为主。其次,以杀虫灭菌,抗继发感染为辅助治疗。

6.1选用抗病毒类药物

双黄连加黄芪多糖,分点肌肉注射;白细胞干扰素加清开灵,分点肌肉注射;无敌双雄加抗毒干扰素,100kg体重注射1支,每天肌肉注射2次。

6.2控制继发感染

伴有链球菌感染时,肌肉注射链球苗专用药,100kg体重1支,每天2次;弓形虫,用10%磺胺六甲氧0.5mL/k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出现附红细胞体感染加血虫净,按50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的溶液1次肌注,隔日1次,连用2次。

6.3药物治疗

选用辅助治疗药物,电解多维、VC、口服补液糖、小苏打等,调整机体代谢。严重病猪,每天静脉注射1次,加葡萄糖、生理盐水和强心药樟脑、能量合剂等。

6.4中草药防治

清瘟败毒散。方剂由生石膏120g,生地30g,水牛角60g,黄连20g,桂子30g,黄苓25g,赤芍25g,红参25g,知母70g,连翘30g,桔梗25g,甘草15g,淡竹叶25g组成。用法:粉碎拌料或煎水滤液后加水中自由服,连用两周。

7病死猪只的处理

对病死猪及污染弃物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进行深埋。在村外选择远离公路、水源的偏避地方,挖2m以上深坑,先消毒或撒生石灰,再将病死动物及污染物放入坑内,然后再洒石灰或消毒药,或进行焚烧,埋土1.5m以上。

8综合防制

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监测、早消毒、早扑灭、早免疫”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8.1加强基础免疫

做好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运用“先免疫猪瘟,1周后再同时分点注射蓝耳病和口蹄疫”这种新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4]。严格规范操作,一畜一个针头,规模养猪场推广程序化免疫。接种方法:用12号针头,耳后部肌肉注射,注射部位用碘酊或75%酒精严格消毒,一只猪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接种时应注意:①该病毒灭活苗只用于健康猪;②疫苗使用前应恢复到室温并充分振摇;③接种用器具、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④接种后个别猪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2d内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⑤疫苗开封后,应限当日用完;剩余疫苗、疫苗瓶及注射器具等应无害化处理;屠宰前21d不得进行接种[5]。定期开展免疫抗休监测,根据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及时补针,使猪群中免疫抗体经常处于有效保护状态。

8.2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养殖户适度提高养殖规模,或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树立猪病防疫新观念,从选址、猪舍设计等基础设施入手,建设标准化圈舍,推广零排放模式,发展健康养殖。建立健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育肥猪要求在无特定传染病的环境中,为保证环境的安全性必须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对饲料、人员、猪只流动、生产等进行严格的规定,并严格遵守,才能保证不让传染病进入无特定传染病的肥育猪场[6]。

8.3选用科学的饲养模式

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510”和“120”陕南饲养模式。洛南县畜牧局在全县推广的自繁自养模式:“510”即养殖户一年养5头母猪,自繁自养100头仔猪育肥出栏;“120”即养模户一年养10头母猪,自繁自养200头仔育肥出栏。在高温季节,给猪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保持猪舍通风干燥。冬季覆盖塑料温棚,注意保暖和通风,控制饲养密疫,采用浓缩饲料或预混料配料饲喂,保证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避免与鸡、猫、狗在一起混养。

8.4遵守引种制度

必须引种时要从安全种猪场引种,并严格进行产地检疫;引入猪群后要在场外进行隔离检疫1个月,驱虫1次,并补注1次猪瘟、蓝耳病、口蹄疫及伪狂犬病疫苗,确认为健康者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7]。

8.5严格卫生消毒

猪场门口设立消毒池,每周带畜消毒1次,每月更换1次消毒药品,粪便、污物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经常进行灭蝇、灭鼠,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8.6要避免或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在蓝耳病隐性感染的猪场,强烈的应激是导致该病急性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有些中小型猪场,猪舍内的设施条件较简陋。冷、热调控不力,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季,往往因环境温度的应激而诱发该病。有的猪场设施良好,环境应激的影响较小,但很多人为应激因素也不可忽视。如频繁地接种疫苗,反复地对猪消毒,不停地服用药物,长期饲喂霉变的饲料等[8]。在饮水中经常加电解多维和VE,可降低应激反应。

9参考文献

[1]林落霞,舒菊英,吴鹏举,等.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浙江畜牧兽医,2010,35(3):37.

[2]高云,杨汉春,任慧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基因型的鉴定[J].农业生物科技学报,1996,6(4):327-331.

[3]华威.浅析当前我县“猪高热病”原因与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2010(6):59-60.

[4]曾存芳,张榜,赵文举,等.猪瘟、口蹄疫、蓝耳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试验报告[J].畜禽业,2010(5):14-15.

[5]许豆艳,马贵贤,郭爱生,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的流行特点、诊断与综合防制[J].畜禽业,2008(1):30-31.

[6]刘波,胡庆禄,周炜,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新理念[J].畜禽业,2009(7):22-25.

[7]张树兴.小型规模猪场防控猪蓝耳病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8(6):76.

[8]吴增坚.换个角度认识蓝耳病转变观念防治蓝耳病[J].今日养猪业,2010,5(3):21-23,29.

上一篇: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几点建议及... 下一篇:中国本土神秘主义特征解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