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写意花鸟画新路

时间:2022-09-03 07:09:18

刘世骏从事中国画创作实践已经有几十年了。他是一步步走过来的,经历了对中国画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重视技巧到全面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他一面作画,一面思索,既有可贵的创造成果,又有独到的思索心得。更可贵的是,他的这些心得鲜明地反映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读他的画,我们感觉到他是在探索,是在追求,感费到一种生气和力量。

刘世骏重视传统,重视中国画在承继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他认为中国画发展到今天,走的路越来越宽。适应时代的变革和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以及借鉴外来绘画经验,使中国画的样式、技巧随之发生变化是必然的趋势。但变来变去,它的基本精神不应该变,应该保持和发扬中国画的基本特色,使它永远姓“中”而不被人同化。要做到这一点,他的体会是要在哲学思想和表现技巧两个面吃透传统。他一方面广为关注中国画丰富的遗产:另一方面集中精力钻研对自己的气质、性格相近的那些传统艺术家的作品。50岁时,已经在中国画创作上有些经验,但仍然遵从有成就的老画家崔子范先生的指点,继续临画五年。在临摹中他深入体味传统大师创作的奥秘。后来他回忆这段历程时说:“这五年的功夫没白下,大获裨益。”在这深入传统的过程中领悟到子范先生给他指出的另一真理: “善‘吃’的一般能‘出’来”。因为吃透了,悟到的东西越多,掌握的自由也就愈多。

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墨守成规。相反,不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出发去构思、去创作,一味按古人制定的法则和积累的经验依样画葫芦,也一定不会有所成就。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刘世骏发现“有作为的古人并不保守。他们是传统的继承者,又是传统的创造者,他们广采博取承继了传统, 同时又丰富了传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他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段之后,也苦苦思索,如何画出自己的个性,走出自己的路。他发现自己偏爱李复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崔子范等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个性强、厚重、气势大,对他有特别的吸引力。于是他决定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探索重笔、重墨和重色彩的可能性。他为自己起了个斋号,戏称“三重斋”。

传统的文入画的主流重笔墨轻色彩,有其哲学、美学以及艺术实践诸多方面的原因。文人画在充分发挥笔墨效能表达思想感情方面,在世界画坛中也占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位置。时至今日,文人画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必然要考虑时代变化、人们审美趣味变革和作品展示环境等因素,在造型结构和色彩上有所变革。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变革之路无限宽广,可以走继续发挥笔墨优势的路,在较为单纯的墨色中追求丰富和变化,也可以在加强笔墨重度、力度的同时,通过色彩的亮度和鲜艳度,求得新的突破。在这方面,外国现代艺术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得到某些启发。刘世骏的重笔、重墨和重色,走的是后一条路。在这里,他要解决的课题是如何把文人画主流传统中的笔墨情趣、格调,有机地融合在厚重的审美追求之中。因为文入画中一波三折的线和淡雅的墨趣与厚重的审美趋向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当代一些艺术家的探索,在厚重的气势方面有发别人未发之力而使人刮目相看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教训可资借镜,那就是稍不小心,易为气势而失去传统笔墨之神韵。这就是说,画面的厚重、气势与笔墨趣味要做到水融,并非易事。刘世骏懂得这个道理。多年来他做的努力也在于解决这些课题。在画的布局上,他基本遵循传统画的程式,留大片空白,充分发挥“虚”的作用。但在虚与实的处理上,刘世骏有自己的本领。他在注意虚实穿插的同时,还敢于强调实与虚大块面的对比。他用浓笔重笔画实处,形成大的墨块和色面,在视觉上予人以鲜明的印象,他同时注意笔、墨、色的变化,使其有力度、有韵味,力避单调、滞板和枯燥。而作为大块面造型辅助的小的点、线、面,则注意曲折变化,力求与主体块面共同产生交响,使画面语言既厚实又耐看。色彩在刘世骏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用色上,他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在创造艳丽画面的同时,保持中国画高雅的格调,做到艳而不俗。他把北方画派偏用单纯色彩作为墨色补充的方法,与岭南画派吸收外来技法、用艳丽的色彩,这两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色、用水、用墨的“度”上下功夫,求整体感觉中的丰富和统一效果中的变化。应该说,刘世骏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他的色彩艳丽的大写意花鸟,格调是纯正的。

说到格调,刘世骏的认识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认为画品的高低是由人品决定了的,人品主要是指人的艺术品位,而这种品位的高低又由人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只有品位高的人,才能画出高品位的画来。刘世骏的大写意花鸟今天之所以有自己独特的面貌,主要靠他长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积累,得益于他全面的修养。相信他的艺术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为中国花鸟写意画坛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刘世骏艺术简历

曾任:青岛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专职教师、画师。

山东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评委、山东画院特聘高级画师。

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花鸟画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青岛美术家协会顾问、民革青岛中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政协市南书画名家联谊会副会长、青岛市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作品《春华秋实》,参加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八选(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细雨有声》参加2004年中国画提名展银奖(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故国依稀有秋声》参加2005年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岁月流金》参加2004年中国画提名展银奖(中国美体主办)

作品《不在凡花色相中》参加2006年中国画家提名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1992年应日本森佑一郎市长邀请赴日举办展览,外相池田行彦、首席秘书官木村贡代表首相予以接见,并收藏画家作品。

1995年作品“梅”为日本国官房长官熊谷弘所收藏。

1996年再次应邀赴日举办展览(长崎县)。

2002年应邀赴德国、在波思美术馆举办展览。

2004年大型画集《刘世骏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4年赴台湾举办展览和学术交流,台湾资政孙运旋予以接见,并收藏画家作品《兰馨》。

2007年应韩国美术创作协会邀请赴韩国举办展览。

1990至2007年,作品多次参加由各级美协主办的赴韩、日、美、港、法等国家和地区联展。

2008年6月赴新加坡举办画展。作品《荷馨》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

2008年9月赴韩国举办展览和学术交流,韩国原总统卢武铉予以接见并收藏画家作品。

刘世骏,1943年生于青岛市,1964年毕业于青岛美专国画专业。受教于著名画家冯凭、石可、陶天恩、隋成林诸师。1981年师崔子范先生。善大写意花鸟画。

上一篇:《风声》过后传奇还会重来 下一篇:贵和皇冠。魔幻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