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考化学热点题型剖析

时间:2022-07-13 06:26:06

新课标下中考化学热点题型剖析

综观近几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涌现出了许多各具特色、新颖而实用的新题型,增大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迁移、转换、灵活应用、想象创新等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新情境信息、科学实验探究题型等出现难以作答的现象,下面进行分类剖析解答。

一、新情境信息题型

所谓新情境是指在平时教学中未出现过的情境。新情境试题构思别致、题材新颖,多和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思维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新情境试题大多数由题干和若干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题中给出一系列解题所要的条件、知识、启发性提示等,要求学生现场阅读题干、发现本质、寻找规律,进而完成旧知识在新情境中的正迁移。此类题对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解题能力均有良好的效果。

例1 (2006年江西省中考题)(4分)资料一:木糖醇是一种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木糖醇在某些温度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50℃时84g、60℃时90g)。近年来,市场上木糖醇口香糖正逐渐取代蔗糖口香糖。

资料二:人体口腔中唾液正常的pH在6.6~7.1范围内,其酸性的增强不利于牙齿的健康。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任写一点)

(2)据图1判断:表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选填“X”、“Y”、或“Z”),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3)分析图2可知: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木糖醇分解产物的酸性比蔗糖分解产物的酸性更(填“强”或“弱”),所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更有利于牙齿的健康。

简析 本题是新情境试题。命题者在给出信息的同时,将新知识渗透其中,设计出平常教学中未曾见过的新情境(木糖醇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和迁移能力以及用学过的知识(物理性质、溶解度曲线等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一般过程:(1)阅读理解要求认真审题,尽可能多的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抓住实质,排除干扰;(2)分析所给信息,明确已知什么,要解答什么,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对信息作由文字叙述到化学语言的转换、迁移;(3)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多方位深化。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进行类比推理,将分析所得的信息概括出新知识或新方法;(4)最好先看所问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找答案,这样有的放矢,节约时间。

答案 例1(4分)(1)有甜味、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等(任答一点即可得分)(2)X;50℃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或答50℃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70g)(3)弱。

三、科学实验探究题型

实验探究性题是近两年来刚出现的试题,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是今后中考命题的大方向。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熟悉科学研究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审清题意,提炼信息,再结合已有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技能,才能灵活迁移知识,正确解答这类试题。

例3 (2006年北京市中考题)(6分)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体,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来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 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可作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小明依据_______,提出猜想I。

猜想I: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结论 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①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由此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农民用过氧化钙作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②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你的合理建议是_______。

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简析 本题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探究性试题。解答的关键是在弄清示例归纳思路的基础上找准着眼点[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并由着眼点展开发散联想、归纳比较,最终探究获得答案。解此类题思路:(1)提出猜想和假设,要依据题给信息,联系已有经验和知识(实验室制取氧气),有理有据地提出;(2)验证假设的途径和方法有多种,需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入手,进行多角度、多途径分析,才能设计出多样化的实验方案;(3)优化实验方案时,应选择原理正确、药品常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无污染的实验方案。

答案 例3(1)过氧化钙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①导管口有气泡冒出;④将导管移出水面;⑤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①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②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加入催化剂)。

近年来,许多中考试题体现了重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命题指导思想新,试卷题型新颖、灵活,增加了开放性;主观试题比例增大,结合现实情境问题、与实验探究有关的问题,考查应用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大量涌现,形成了围绕考查学生全面素质的热点问题而出现的新理念试题。命题的目的是通过现实问题、重要事故、有趣的应用等展开,让同学们尝试解答后,体验重要物质的性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用物质性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类试题的设置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因此,这类试题必将成为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解析两例《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中考题 下一篇:两例新颖中考实验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