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阅”给教学插上翅膀

时间:2022-07-13 06:25:39

用“智阅”给教学插上翅膀

【摘 要】 如何改变传统改、评卷模式,开展高效改、评卷工作,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笔者借助电脑和摄像头开展智能阅卷,并探索新的试卷讲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试卷讲评;智能阅卷;学生主体

一、试卷讲评教学方式改革背景

我们先看看相关的课堂回放镜头:

镜头一:

教师站在讲台上,拿着试卷,黑板上写好了参考答案。“从我改卷的情况看,错误较多的是第3、8、10……这几道题,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下……”或者“大家先对照下答案,对于错误的题目是否能重新认识了……”等学生自纠几分钟后,“还没有理解的是哪几道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

镜头二:

教室里的学生,有的手里拿着笔在试卷上或更正或做着笔记或涂鸦;有的学生用试卷遮挡着自己趴着睡觉;有的根本就没有试卷……

这两个镜头是我们组教师常见的讲评课缩影。学生懂了,还是没懂?有多少懂了,多少人没懂?我们能知道吗?回顾整个课堂过程,首先,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统计每个学生的错误情况及全班学生的共性错误,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考试情况并没有了如指掌,只能凭模糊的改卷记忆来开展试卷讲评,其次,当教师在课上用询问方式了解学生的错误情况时,参与互动的学生并不多,更多的是保持沉默,这样互动的不对称导致讲评结束后,教师也不能有效地了解讲评效果,同时也无法跟踪相应学生的错误更正。

如何准确掌控学生错误,真正落实试卷讲评效果,同时设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试卷讲评中,主动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成了试卷讲评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试卷讲评课模式改革

1.运用“智阅”系统大幅缩短练、改、讲时间。传统的课堂测试后,教师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改卷工作,不能即考即分析,而运用智能阅卷系统却能在短短的3分钟左右完成平常需要近60分钟的50多人的选择题改卷工作。调查发现哪怕是最差的学生考完后也想马上知道成绩,如果能做完试题后就知道对与错,同时开展问题分析,这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提升,而运用智阅系统可以让教师在一节课中完成考试、改卷、析题工作,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对此,我尝试将日常测试课堂分成3个时段:(1)测试时段:10~15min,题量约15~20题;(2)改卷时段:约5min;(3)析题时段:20~25min。其他如单元测试、学期测试等题量较多的情况,也做到在下一节课中就能开展试卷讲评工作。经过几次的尝试,对比发现,学生的应考积极性大幅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也明显提升。

2.运用“智阅”系统提升试卷讲评目标的精确性。传统的阅卷完成后,教师并不能有效的了解具体学生的具体错误,对于班级的共性错误也停留在模糊的记忆中,这使得试卷讲评的有效性急剧下降,而运用智能阅卷系统,不仅效率高,更重要的是改完后能统计每个学生的每题的错误情况、全班各题的得分率等各项分析数据,截图如下:

这些数据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每个学生以及全班的解题状况,为其试题分析的准确定位提供了依据,也为后续的跟进学习提供了数据支持。

3.运用“智阅”系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一直以来,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是主体,由于无法有效掌握各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应用程度,只能根据改卷所发现的模糊问题来进行相应题目的讲解或者全试卷分析,尽管细分析,多角度比较,但学生似乎不领情,讲评效果差。借用智能阅卷系统的数据分析,将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展示在屏幕上,利用学生之间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找对方错误等心理,调动、激励相应的学生来解答相关学生的错误原因,如两同桌的比拼、竞争对手的比拼等。让学生成为试卷讲评课的主体,不管是优生还是学习薄弱者,都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相互表现、相互找茬的过程提升了自信心,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学习效果。

4.运用“智阅”系统有效提升学生的错误更正工作。在传统试卷讲评课后,教师难以跟踪学生的错误更正情况,利用智能阅卷系统的分析数据,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全班学生的共性错误知识在某个时间后重新呈现在屏幕上或再次组卷测试,落实全班学生的错误更正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可以根据错误题号记录运用题库单独组卷,检测其错误知识的更正情况,教师也能利用这个数据库和相应题库开展核查落实工作。

三、试卷讲评教学方式变迁后的一点思考

根据以上的试卷讲评课教学方式改革,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提高了,学习气氛改善了,具体的效果还有待于长时间的评测。

借助电脑和摄像头,活用智能阅卷系统,为我们的教学插上一对翅膀,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这仅仅是身边一项科技的妙用,如何更多更好的应用现代技术,让其成为我们教学上有力的帮手,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民主编.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吴玉玲.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上一篇:巧用节奏击掌营造课堂良好心理气氛 下一篇:创建新模式营造自主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