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意识的方法初探

时间:2022-07-13 06:02:28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意识的方法初探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给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团队意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然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基于此介绍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路径,从目标确定、挑选领导、团队制度和沟通渠道挖掘这四个方面阐明了培养小学生团队意识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小学生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团队;体育教学;团队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团队意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各企事业单位为了能够让员工有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非常注重其团队意识的培养。而作为将来成为栋梁之才的小学生,不但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将团队意识培养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其走上社会时,更好地融入社会大环境当中,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一、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主要路径

1.在体育游戏中,使学生团队意识得到培养

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得到扩展,作为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体育游戏,不但能够在游戏中使学生的技术和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十分重要,并且在相互信任中生成巨大能量。

2.科学比赛,考验学生的团队力量

通常体育课上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例如,多人跳绳、足球、篮球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项目可以使学生团队意识加强,比如,在足球的比赛中,有守门的,有做前卫的,还有传球的,每个环节都要环环相扣,在这样的分工协作中,让学生意识到团队每个成员都非常重要,只有协作才能够获胜,因此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比赛中就能够加强。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意识的方法

1.确定团队目标,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个团队是否能够组成取决于是否有相同的希望和目标,当然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亦是如此,而团队中确保组织忠实度的重要形式也是目标。一个团队的成功则无法离开赋予生命力的目标,也就是说在组成团队之前要确定有价值意义的团队目标。为了能够使树立的目标有意义,老师应当指引学生将恰当、明晰、科学的目标确立,使整个班级的学生均对该目标有认同感,从而能够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2.团队领导的挑选

有组织没有领导,则就没有纪律,也就无法有凝聚力,在比赛或者竞争中是盲目的,小组组长的确立就是一个重要的事项。因此,老师在上体育课时,应当分完组后让学生踊跃推荐一个小组组长,这样才能够使小组有组织有纪律性,如果在每个小组中都感觉自己的主意不错,为了赢得胜利各自用自己的方法,那么团队意识也就不会那么浓郁。例如,在足球小组比赛中,只是各自为战,也就无法将团队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因此挑选领导非常重要,在这个环节中,也可以用小组成员竞争的形式,比如说足球小组的进球率最高的就可以做小组长,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

3.团队制度

无制度就会散漫,即使确立了小组组长,没有制度的约束那么团队意识树立也只是空谈。更何况体育课一般都是在操场上进行,因此会受外界干扰力非常大,如果没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那么体育教学也就无从谈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没有约束力,那么学生就会“我行我素”,导致教学失败。因此,为了能够指引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思想作风,制度的构建变得非常必要,即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是管理团队成员的前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制度,然后使他们真正理解团队的含义和意义,并且知道无论是小组还是整个班级,在完善的制度下展开活动,才能在教学行为得到规范的同时,让学生的团队意识更加浓郁。

4.团队沟通渠道的挖掘

通过交谈或者输送信息使得团队保持行动一致。在以上几个要素都齐全的前提下,团队成员从思想上达成一致,并且能够携手并进变得异常重要,只有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团队意识。在上体育课时,体育委员非常重要,为了维持操场纪律或者要开展什么活动,当老师给了建议或者意见之后,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努力推销自己主张的同时,也让别的同学有发言权,共同促成体育课的活动项目展开(这是在老师放手让学生进行活动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沟通)。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要建立超出师生之间的情谊,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力也会逐渐上升。老师更容易懂得学生所需求的,也能够在交流中使学生团队意识增强。

在小学生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性格,这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灵活地展开教学,真正使学生明白团体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娇娇女、小王子”的孤僻、自私性格得到改善,为健康人格的塑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黄少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的培养初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08):53,56.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 下一篇:把“评价”贯穿素质教育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