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对北京地区经济市场的影响

时间:2022-07-13 05:33:32

奥运会对北京地区经济市场的影响

摘要:2008年奥运会存在世界瞩目的重大商机,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当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筹办奥运会,并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发展。通过对往届奥运会的经济分析,可以预见奥运会也同样会带动北京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奥运;经济;商业;机遇

20世纪后期,在新理念、新机制的指导下,几届奥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奥运经济”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大奥运”的承办观念与奥运会的牵拉效应使得奥运会是一项消耗资源多、关注程度高、辐射效益强的国际社会文化活动。近年来,国际奥委会十分注重与广泛的国际社会的联系,增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干预社会文化的能力,体现出了比较鲜明的大奥运观念。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也多次强调要把奥运会办成全民参与、东西方文化交融、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结合的奥运会,突出了“大奥运”的承办观念。事实上,从悉尼奥运会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奥运会对各方面的牵拉效应注定了其自身必然的“大奥运”特征。这也必将带动周边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一、北京奥运主要商机

1.服务业蕴涵商机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18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000亿元总投入”等信息,更使“奥运经济”、“奥运商机”成为中国的社会热点。从某种角度讲,奥运经济是文化经济的瞬时经典,文化经济是奥运经济长久的背景、基础和归宿。北京奥运会的相关服务中蕴涵着广泛的商机,北京奥运会除了需要大量的硬件建设和物质供给外,还需要广泛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中几乎无处不蕴涵着商机。为奥运会核心活动和主要场所的服务包括:奥运村和赛场等的安全保护,奥运村的食品供应,家具和办公用具的提供,比赛门票的设计、印刷及出售、奥运会场馆汽车和公共汽车的配备,奥运会期间相关人员通讯设备的提供,奥林匹克标志、招贴画等的设计与相关产品制作,圣火传送和火炬接力的设计、组织与管理,各代表团运动队的装备和给养等,奥运会组委会和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的各种生活和办公用品的储备,奥运会志愿者和裁判员的培训,奥运会期间参加奥运会核心人员的音乐会、舞会、演出组织、电影放映,为奥运会服务的修整花园和擦洗汽车等活动的相关服务等等。可以说,由于奥运会所聚合的人群的来源广泛、基本需求同质性强、特殊需求差异大等特点,为其服务的各类物质、各项活动、各种安排是无比繁复的,因此商机也是无限多样和细密的。

据有关部门专家分析,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使北京增加投资745亿元,并产生74万左右的就业机会。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上所形成的合力,将使北京在未来的10年里每年增长一个GDP的百分点。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的22个和改建的15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也将为北京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奥运演化成球性商机

“奥运经济”崛起的重要特点是突破地区或国家的界限,演化成世界最大的全球性商业机会。首先,是奥运宣传的全球化带来的主办者形象的世界化。奥运举办的两周时间,数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加者和数十万参观者亲历奥运会场馆,了解主办国的人民和社会,使主办城市国际化。卫星电视转播体系和国际互联网构筑起一个宏大的“世界奥林匹克节日”,主办国和主办城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电视观众为166亿人时;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观众为418亿人时,观众覆盖220个国家与地区的37亿人口,占全球可收看电视总人口39亿的95%,世界总人口的62%。现代科学技术使奥运主办地的文化影响达到空前的规模。其次,企业营销推广活动依附奥运的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和世界企业的理念突显。例如许多美国企业认为奥运会是扩大名牌效应的宝贵机会。维萨信用卡公司在1988年奥运会期间展开大规模推广宣传工作,使很少使用信用卡的韩国人了解信用卡的优点与时尚,从而迅速普及了信用卡,用其公司的产品覆盖了韩国市场。柯达公司曾用十几年的努力而无法进入日本市场,终于在1998年借助奥运赞助商身份,趁长野冬奥会之机登堂入室,很快便占领了以往为日本厂商所垄断的胶卷市场的20%份额。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更是利用奥运扩大产品营销的世界性老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它以其全球赞助商的条件,使当年第三季度盈利激增21%,达到9.67亿美元。

二、奥运带动经济发展

1.经济的拉升作用

申奥成功后的第4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宣布北京筹办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内每年拉动中国GTP增长0.3~0.4个百分点”;时隔一天,北京市统计局称奥运会的筹办“将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两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

2.投资带动作用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宣布:未来五年将重点建设142个项目,未来7年北京市基础建设投资总量将达1350亿元人民币,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将提高20―50年。政府有关部门预测,2008年以前,我国对于奥运会的整体投入不低于3000亿元,其拉动作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达到年均700亿元,总量5000亿元的水平。

3.深远、潜在、无形的影响作用

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将大大提高主办国内部的凝聚力以及公民的自信心。据挪威一家民意测验机构调查,挪威利勒哈默第十七届冬奥会获得巨大成功后,挪威人以自己是挪威人而感到自豪的比例从79%提升到88%,认为挪威是完美国家的比例从29%上升到48%。奥运会是典型的全球化事件,其操作的全部细节都需考虑国际惯例,是最为国际化的行为过程。筹办北京奥运的十年无疑会全面推进北京的对外开放,加速城市现代化、国际化。以诚信为基础、以契约管理为手段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产生无限商机。

三、奥运经济开发潜力巨大

1.奥运会电视版权出售电视版权

奥运会电视版权出售电视版权是国际奥委会最大的一笔收入。2002年以前,电视版权收入的60%分配给奥运会组委会。为了使更多的经费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做出决定,2004年后奥运会组委会得到电视版权的收入将由60%降为49%。但是,由于电视版权售价的上升,如2008年奥运会电视版权预计售价为16.97亿美元,主办城市分得的金额数量仍然呈增加趋势。通过电视对奥运会进行转播开始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共播出138小时,有16.2万观众。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创造了空前的纪录,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

2.赞助商、出售门票、发放经营许可证

据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的市场开发,包括本国的赞助商、出售门票、发放经营许可证等,产生近11亿美元收益,超出其申办计划目标3.79亿美元两倍多。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市场开发运作筹集2008年奥运会举办经费。根据申办预算,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提供少量补贴外,其中80%以上的收入要通过市场开发实现。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市场开发是指,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标志、名称、形象等所有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转让为条件,获得资金、物资、技术和服务的行为。市场开发的收入主要来源包括:赞助收入(组委会的赞助商)、捐赠、特许经营、邮品、纪念币经营、主题文化活动(如奥运会火炬接力收入)、票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方面。

作者单位:韩新海贾强 邯郸学院体育系

李立赵石家庄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任海.北京奥运会后效应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4:25-26.

[2]邹志俊.关于北京奥运会与中国社会发展的若干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 2004,5:98-100.

[3]李宁,武军.奥运经济与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5,6:158-159.

[4]聂磊.论奥运经济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8.

[5]王斌.民族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北京人文奥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1:15-17.

[6]傅晓.奥运经济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4,6:172-173.

上一篇:对比分析美国两类跨国公司的在华直接投资 下一篇:我国服装品牌建设中的文化瓶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