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时间:2022-07-13 02:01:06

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是高考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应考能力培养,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获取更多知识的前提。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表现在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因为一个问题卡住思维,不能前进。教师在这时要考虑怎样把学生从迷雾中引出。 【关键词】高中生物 高效课堂 文本阅读 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81-0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基础教学阶段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好。高中生物教学是高考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应考能力培养,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生物的自学能力。

一、自学能力的理解

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是指人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和外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的自学能力就是通过独自学习而获取某种知识与技能运用的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组成。在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社会发展对人的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心理品质等都有了新的要求。人才的培养是学校这个教育机构的基本职能,而能力提高是教育的核心任务。自学能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也是课堂教学所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1.掌握自学的方法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获取更多知识的前提。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表现在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生物教材中,知识点都包含在教材文本的叙述中。对文本的阅读主要有四种形式,一种是预习阅读,一种是课中阅读,一种是复习阅读,一种是课外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前提,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都是自学的表现也是能力提高的途径。所以教师在方法上应该给予正确指导,以便保证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预习是新课前的自我学习,如同运动员赛前的热身。学生对生物教学的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的自行阅读。这种阅读对于后来的新课教学具有基础和铺垫的作用。为了保证这种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阅读提纲,根据提纲进行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对教师发放的提纲给予认真思考,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伴性遗传”一课,我设计下列预习提纲:①什么叫伴性遗传?②写出男女正常色觉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③一对夫妇中,如果有一方患色盲,其后代色觉会怎样?学生通过预习,一部分优等生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有不甚明了的内容,他们就在新课学习时,轻松解决。阅读提纲的制定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后进行科学的制定。

生物课堂中的阅读是教学过程中的阅读,在新课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的内容进行个别段落的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深入阅读,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教材内容进行类比分析,掌握生物概念的实质内涵,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阅读在一个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全部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归纳,使知识的系列化和完整性有一个规划,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教师适当的点拨

语言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既有知识的灌输,也有教学活动的组织。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提问和点拨,是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遇到障碍时,教师给予的语言指导;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时,教师所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非常关键和重要了。学生的学习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思考中、在问题的解答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学习。学生往往是蒙在问题前面无法突破,如果这时能有几句关键性的语言,使学生猛然醒悟,那么问题、难题就容易突破了。首先是辅点拨。这种发问和点拨的形式一般是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薄弱时使用,比如学生遇到了一个较大的难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时,教师要以适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3.开发潜能发散思维

生物课堂中,学生有时会因为一个问题卡住思维,不能前进。教师在这时要考虑怎样把学生从迷雾中引出。而且学生的困难可以在一些提示和启发下得到解决,这种时刻,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公布出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老师在这时要发挥迂回救国的策略,不直接点名要害,让学生自己通过摸索直达病灶。老师设计几个边缘问题,这个问题对教学是有作用的,但是是的问题,给学生一种朦胧的感觉。让学生雾里看花,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自己沿着老师的指点,发散思维,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把这种方式形容为旁敲侧击、迂回曲折、循序善诱、曲径通幽。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建构基础上,找到和难题相关的知识切合点,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不管教学时教师如何绞尽脑汁,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漏洞,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但是如果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起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就会促进他们的对生物知识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学,生物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每节的知识点,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探索意识,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使他们能够不断的乐知、好知,从而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叶万平;高中生物单元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丁雄文,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浅析阅读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上)》2009年第08期

上一篇:基于链接分析的我国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灰色关联... 下一篇:人体内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