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财务管理和CFO管理

时间:2022-07-13 12:51:23

中央企业财务管理和CFO管理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2007中国CFO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第四届中国CFO高峰论坛”。首先对荣获“2007中国CFO年度人物”的CFO表示祝贺!我的演讲分三部分内容:

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国资委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经济效益持续大幅增长。近年来,中央企业经济效益连创历史新高,资本回报显著提高。2007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万亿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递增21.8%;实现利润9968.5亿元,年均递增34.9%;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1.9%,比2003年提高6.9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14.8万亿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递增15.5%;净资产总额6.6万亿元,年均递增 16.4%。2007年末,中央企业户均资产为942亿元,比2003年增长 75%;户均利润63.5亿元,比2003年增长3倍。目前中央企业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为230户,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也表现优异。根据沪深两市已经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分析,2007年,230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51.6%;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636元/股,同比上升57.01%,比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平均水平0.475元/股高33.89%;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为4.17元/股,同比增长38.1%,比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平均水平2.90元/股高43.79%。另外,《财富》杂志公布的2007年全球500强中,有16家中央企业入选,比2003年增加10家。

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中央企业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通过建立业绩考核体系,层层落实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初步形成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激励层层链接”的机制,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充分调动。通过加大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收入分配与业绩挂钩,初步形成了“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奖惩机制,企业干部职工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此外,董事会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外部董事制度初步形成,决策和管理更加科学,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中央企业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根本性的。

中央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近年来,中央企业围绕做强做大主业,积极开展调整重组,资源向主业集中,价值链不断完善,集团控制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整体实力和市场地位显著提升。一批科研院所进入产业集团,实现了产研结合,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些“窗口”公司并入大型骨干企业,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一些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合并重组,有效配置资源,发挥了协同效应。一些困难企业通过重组,实现扭亏脱困,焕发了新的生机。一批中央企业围绕增强主业竞争力,对非主业资产进行剥离重组,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企业内部发展潜力逐步释放。

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近年来,中央企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普遍加强了财务战略管理,年度有明确绩效目标,任期有整体发展目标,实现了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了财务风险管控,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强化了财务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积极推广精细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先进理念和方法,通过积极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融资平台,加强内部资金统一结算和集中调度,规范购销管理,推广集中招标采购等手段,努力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中央企业经营效益的连年大幅提升,加强管理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中央企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

财务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财务监管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国资委成立后,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监管工作,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出资人财务监管工作体系,对确保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顺利推进和中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的总会计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制度先行,出资人财务监督制度体系基本确立。依法监管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有效保障。国资委成立以来,根据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要求,针对中央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运行特点,制订出台了包括清产核资、财务预决算、审计监督、总会计师职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并制定了资产损失账销案存、减值准备核销、经济责任审计、中介机构委托审计等实施细则,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出资人财务监督制度体系,为有效开展出资人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夯实基础,确保企业核算的真实可靠。企业资产状况和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和监督管理水平,是中央企业财务监督的基础工作内容。国资委成立后,组织开展的第一项全面性工作就是清产核资。通过清产核资,基本摸清了“家底”,核实了资产质量,消化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其次,在清产核资基础上推进企业全面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通过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及时消化处理资产损失,有效地保证了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企业账本真实反映经营成果。国资委通过建立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动态监测和财务决算管理三套监控体系,在核实企业账本、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建立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制度,引导企业加强投融资、成本费用、担保、资金等重大事项的预算控制,合理配置资源,有效防范风险,充分发挥了财务预算的事前引导和事中控制;通过实施财务动态监测和分析预警,对于效益大幅波动、盈利或亏损大户以及应收账款、存货、现金流量等重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有效实现了出资人的监管同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结合;通过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财务基础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发现并督促企业整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出资人财务监管工作的力度和实效。

严把审计关,多种审计监督工作形成合力。审计监督是国有资产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国资委成立以来,将审计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严把审计关口,探索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将经济责任审计、财务专项审计、内部审计、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监督有效结合,积极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同时,结合出资人监管工作需要,推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创新,实现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性审计与绩效性、风险性审计的有机结合。四年多来,共组织开展了近70家中央企业的离任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初步改变了“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局面,界定了经济责任,促进了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组织开展了企业财务决算审计质量管理,逐步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档案,先后对10多家审计质量存在较大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给予警示处理,并以招标方式统一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中央企业财务抽查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违纪问题,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进一步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总会计师是企业财务会计的领军人物,掌控着企业的财务资源,管理着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落实财务管理责任的关键所在。因此,出资人的财务监督必须与落实总会计师职责管理紧密结合。为此,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企业通过内部选拔、公开招聘等方式配备总会计师职位;赋予总会计师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以及企业投融资、担保、大额资金使用、兼并重组等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管职责,总会计师的工作内容较以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办法》颁布后,中央企业及所属子公司总会计师的配备步伐明显加快,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总部一级的总会计师基本配备到位。通过总会计师委派、定期轮换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央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下一步,国资委将主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的职责,推动中央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充分发挥CFO作用 促进税收改革和发展 下一篇:公司财务报告全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