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把永远的幸福留给您的家人

时间:2022-07-12 06:24:39

陈凯:把永远的幸福留给您的家人

我国首个遗嘱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正式启动

陈凯,1977年11月2日出生江西吉安,在北京一家律师所担任律师工作。因为办理过不少继承案件,亲眼目睹一部分家庭因财产继承原因,而导致亲友挥戈相向。很多家庭,因为老人去世后留下的遗产,导致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父母与孩子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对簿公堂。他其中的一桩遗产继承案中,北京市一位中年男子去世,因为死者生前没有立过遗嘱,死者的兄弟姐妹都打着为父母请愿的旗号,全家人披挂上阵,上法庭大打财产官司,与死者的妻儿争夺遗产。

陈凯曾过另一起案件,一位男士刚过40岁突遇车祸去世,留下30岁的妻子和刚满一岁的儿子。因为他生前没有立过遗嘱,他的父母觉得儿媳早晚会改嫁,便要求她将巨额财产归到小孙子名下,遭到儿媳拒绝,两位老人遂要求分割儿子的遗产,最终分走了200多万元,那位刚满一岁的孩子只分得100万元。

一位中年人突然离世,由于生前没有对身后财产分配作任何交代,他的6个兄弟姐妹纷纷找上门来,与他的妻子争夺财产。后来,经陈凯从中调解,一家人总算没闹上法庭,妥善解决了遗产分配问题,但感情裂痕却难再修复。

还有一次,一位老人去世后,她的女儿拿出母亲生前留下的遗嘱,要求继承母亲的全部遗产,老人的儿子坚决不同意。经司法机关鉴定,老人留下的遗嘱确是自愿写下的,但在遗嘱中对家庭财产的分配却超出了其权力范围,导致这份遗嘱不具备法律效力。

近年来,财产继承纠纷呈直线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家庭关系的主要矛盾。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过,因没有遗嘱而引发的继承纠纷达73%,在剩下的27%遗嘱继承案件中,有近60%的遗嘱被法院认定为无效遗嘱。这主要是因为不注重遗嘱订立,订立遗嘱不严谨造成的。

中国人没有立遗嘱的习惯,这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立遗嘱、立遗嘱的价格昂贵、手续复杂有关。陈凯在继承案件过程中,发现遗产继承中存在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没有遗嘱;二是遗嘱不具备法律效力。在继承案件中,没留有遗嘱和没有法律效力的遗嘱占据比例最大。很多老人在即将去世前才匆匆立下遗嘱,这些遗嘱有些会被法院判定为无效遗嘱。在陈凯看来,很多老百姓在立遗嘱的时候,随便一写就完了,缺少必要的法律要件,很容易造成遗嘱无效的缺陷。其实,立遗嘱是一个专业非常强的事情,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订立遗嘱,不知道如何确立遗嘱的法律效力,不知道该在哪里保存遗嘱。为了解决老人不会立遗嘱、立不好遗嘱的普遍情况,陈凯想到了成立中华遗嘱库,希望避免产生这类纠纷,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正确对待财产继承问题,和睦相处。

陈凯的想法得到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的支持。2013年3月21日,我国首个遗嘱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正式启动。陈凯任遗嘱库的负责人。

位于北京西交民巷73号的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每天都有众多老人排队办理遗嘱相关手续,每当有办理完遗嘱登记的老人走出来,人们就会围住询问。北京市一位姓王的老人,拄着拐杖,迎着午后的阳光,步伐缓慢地走到中华遗嘱库登记中心,加入到等候的队列中。办理遗嘱登记预约手续的队伍一直排到了大街上。由于排队时间长,有一部分老人不能及时办理,出现漫长等待办不了事的现象,这让一些老人感到不满,有抱怨情绪。陈凯表示,希望老人在来之前拨打电话预约,避免白跑路现象。

来立遗嘱的老人,都是为了家庭和睦、不想给亲人添麻烦

“中华遗嘱库”开始办理遗嘱手续初期,每天提供预约号在40个左右,在运行的10天时间里,就为130余人办理了遗嘱登记。北京东城区的一位老人,由于此前手写的遗嘱格式不符合要求,来中心后,按要求重新写遗嘱。遗嘱写好后,工作人员开始扫描遗嘱原件和申请表,并采集指纹、录像、拍照。办理完这些主要手续后,老人的遗嘱登记才算全部完成。老人说:“在这之前想找律师订遗嘱,要花好多钱,现在不花钱就把这件大事给办了,感到十分满意。”老人家里的财产最终留给了更关心自己那个人。

北京郊区一位老人,来到中华遗嘱库登记中心,这位老人的老伴儿已经因病去世,老人的大儿媳在老伴儿生前住院两年多时间里,精心照料,老人很是感激。去年,她本人又被医院确诊患有癌症,住院做手术时,大儿媳也是片刻不离,在身边伺候着,而其他子女却不闻不问。老人要立一份遗嘱,在她死后,所有存款和房产,都赠与大儿子和大儿媳,其他子女则一分不给。

4月6日,一位老人来到遗嘱库登记中心,要立一份遗嘱,死后要把房子和现金都留给侄儿。老人年轻的时候离婚了,闺女交给她爸爸抚养。再后来,听说女儿嫁人了,就去找她女儿,没想到女儿根本不理她,现在老了,女儿从没有看望过自己,平时的生活都是老人的一个侄儿悉心照料。在遗嘱中心,老人要立一份遗嘱,死后把房产和银行存款都赠与她的侄儿。

5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位老人想死后捐献眼角膜,可办理捐献手续时,医院医生却告诉她:“必须有家属的签字才能办理。”老人让女儿来签字,但女儿坚决不同意。老人准备在遗嘱里写清楚,死后一定要把眼角膜捐献出去。如果女儿不同意,则无权继承留下来的遗产。

北京一位66岁的退休老人,几年前,老伴儿病逝,目前,自己又被查出乳腺癌。她只有一个儿子,儿媳妇特别孝顺,在病床前悉心照顾她,所以她决定立一份遗嘱,把自己的存款一半留给儿子,一半留给儿媳,即便他们以后不在一块儿了,也要保证儿媳的财产继承权利。

北京一位老人说:“我活了这辈子,最后一件事一定要办好。”她特意选了个儿女都不在家的日子前来预约。像每名办完预约手续的老人一样,她领到了一张通知单和遗嘱范本。老人按照范本的格式写好遗嘱,再按照预约的日期前往登记,将内容录入到遗嘱库内。她写好了遗嘱,一处房产留给儿子,另一处房产留给女儿。经过精神鉴定后,又在公证处得到公证,老人的遗嘱顺利完成,她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老人立遗嘱多是关于财产分割,尤其是指定房产的归属。有主张平均分配财产的,也有主张要根据子女的赡养程度来分配财产的。在登记的遗嘱中,95%以上是房产分配,一种是分配给子女,另一种是夫妻俩互相分配。一位老人想立一份遗嘱,把自己房产按份额平均分配给子女,防止死后子女之间产生财产纠纷。不少老人在遗嘱中提出,希望根据赡养程度的多少或其他因素分配财产,而不是平均分配。大多数老人是独自或老两口结伴前来登记遗嘱,表示立遗嘱不希望子女提前知道。因此,老人们不希望子女过早获知遗嘱的内容,免得影响彼此和睦,滋生家庭矛盾。陈凯提醒大家:“老人过早地透露遗嘱内容是不妥的,容易让自己与子女产生矛盾,让子女之间产生矛盾,会影响家庭和睦与团结的。”

陈凯说:“绝大多数来这里立遗嘱的老人,都是为了家庭和睦、不想给亲人添麻烦。”因此,中华遗嘱库这个为老人遗嘱服务的平台,正好把律师、公证处、精神鉴定、遗嘱执行联结在一起,做了“一条龙”服务。从负责登记和保管遗嘱,很好地解决了遗嘱的存放和传递的问题。

财产继承纠纷是当今社会影响家庭亲情关系的重要原因,而规范化的遗嘱登记可以为财产纠纷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保障。中华遗嘱库采用专业的登记软件,有指纹扫描、现场影像、电子扫描、文件存档和密封保管等方式来记录和保存遗嘱文档。

遗嘱中心每受理一位遗嘱申请后,都要确认对方是否意识清楚,然后才能进入录入指纹、遗嘱签字、电子扫描、正式封存。全部过程同步录像,以保证该遗嘱订立过程的合法性。陈凯说:“为保证遗嘱内容不被泄露,他们制订了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每个项目都是分开管理的。对泄密者要追究相关责任的。”如果老人想修改遗嘱,可以根据他办理遗嘱时选择的条件,随时来中心修改遗嘱。

未来,要改变中国人长期以来避讳遗嘱、不注重遗嘱的习惯

一位80岁的老人,患有脑梗和心脏病,老伴儿瘫痪在床。他在中华遗嘱库预约登记遗嘱,因为自己准备的遗嘱格式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填写,很长时间内,他也没有接到中华遗嘱库的电话。年龄不饶人,老人就想尽快把事办完,了却一桩心事。他每天都打电话咨询,终于等到了办理遗嘱的机会。

已办理的遗嘱登记中,涉及最多的是房产。很多老人为了避免家庭矛盾,立遗嘱瞒着子女。老人立了遗嘱,遗嘱在形式上也合法,但继承人对遗嘱的真实性有争议,也会因此产生纠纷。如老人子女多,不可能都在父母身边,而老人生前又没有把自己的财产情况告诉其他子女,这就很容易导致子女之间发生纠纷。

陈凯律师介绍,大多数老人立遗嘱不愿告知家人,把立好的遗嘱藏起来。但这也带来了另外的风险,一旦老人身故,家人不知道老人生前曾立过遗嘱。去世后,有的子女看到对自己不利,就会把遗嘱收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7月初,遗嘱中心在全国推出了首个具有防伪功能的《遗嘱证》项目,《遗嘱证》采用数码水印、电脑条码等14项高级防伪技术。外观和护照类似,老人登记完遗嘱都可以领到一本,《遗嘱证》中显示当事人办理遗嘱登记的时间,但不显示遗嘱的内容,这样既防止家人遗漏遗嘱,又保守遗嘱内容。可以将其和身份证、房产证放在一起,以便子女发现,有利于按照老人的愿望进行遗产分配与继承,还可以在出现继承财产纠纷时做为法律裁决的依据。

陈凯认为:立遗嘱要趁早,别老了病了才想起来。目前,仍有一部分人认为,活着时立遗嘱不合适;还有人认为,提前立遗嘱会影响家庭和谐。很多老人生前未立遗嘱,而继承人又不满于遗产的法定继承分配。这都导致了继承纠纷的产生。因此老人最好在生前订立一份有效的遗嘱,由第三方进行保管,这样可以使老人安度晚年,继承人应得的权益也不会受到损伤。

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让人们认识到立遗嘱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首先是对家庭的责任,避免家庭纠纷,让你的家人或朋友幸福和睦。陈凯现在35岁,也立了遗嘱。立遗嘱也是一次心灵的冲击和升华。平时,一直忙于工作,在家时间很少,现在才发现,他是那么在乎亲人们。他认为,死亡是人一生最大的风险,立遗嘱就像买保险,是对亲人关爱的传递与延续。

陈凯表示,对于老人在遗嘱中的诉求是否合法有效,遗嘱库的律师志愿服务团队会作出风险提示,比如不能够违法、尽可能具备操作性等。此外,律师还会根据老人的想法与愿望、面临的问题给予一些帮助。比如,一名老人反映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和房产证都被儿子藏起来了,律师遂建议他重办证件,即可完成遗嘱登记。目前,已经有50名律师成为遗嘱库的公益律师,他们每天轮流来登记中心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

针对有媒体称中华遗嘱库远期将试行收费的说法,陈凯认为:作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公益项目,对于遗嘱的登记、保存将会长期免费。不过,作为“一站式”服务,遗嘱事宜的后续办理如果涉及到律师、公证等,需要按照公证处的标准进行收费。另外,针对部分老人身体虚弱,走路、写字困难的情况,遗嘱库正在研究新流程,希望能够推行上门服务,并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登记遗嘱。

陈凯说:“目前,遗嘱中心已登记了8000多份遗嘱,有12000多人预约。目前,遗嘱中心的预约者已经排到了2014年12月底。”

为了提高遗嘱库的接待能力,民政部门已经派来了志愿者协助工作,专门接听热线,解决排队难问题。

目前,遗嘱库正筹备向外地推广,将会优先在需求量大的城市设立分中心。同时,针对登记量大的现状,年内遗嘱库还计划“扩容”,除设在北京西交民巷的第一登记中心外,还将在北京增设3~4个登记点。陈凯说:“现在的计划安排是,通过在登记中心试点运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向上海、广东等大城市推广,最后再向全国推广。

陈凯说:“中华遗嘱库的未来,就是要改变中国人长期以来避讳遗嘱、不注重遗嘱的习惯,帮助国人妥善地处理家庭事务,建设和谐社会。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休现遗嘱合法存在的生命力,才是中华遗嘱库长久发展的根本。”【编辑:修远】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利用实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 下一篇:你会晒太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