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语言,探究文本内涵

时间:2022-07-12 03:29:04

追索语言,探究文本内涵

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梁先生提出:语文课的美潜藏在语言深处,要探索其中的美就要让学生咀嚼出其中的语文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探究文本语言,找出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反复咀嚼玩味,从而更好地感知文本语言之美。

一、关键词句,凝结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看似质朴,但是实际上却蕴含着作者无限深情,如果不仔细咂摸很难读懂其中隐含的情感,反而会觉得文章叙事直白、文字肤浅。要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此类文章,则要抓住文本中凝结情感的关键词句,让学生由表及里地追索语言的内涵。

以《社戏》一文为例子,其中的某些词句看似质朴无华,但是如果深入而整体地分析却能够从中看出作者凝聚其中的情感。例如:“作者在文章中提到‘我’的心原本很重,但是却忽然轻松了,身体也舒展了,作者在此处为什么要强调‘轻松、舒展’,它们是否是可有可无的词?”学生联系上下文之后可以发现,作者用这两个词汇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和前文中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正好呼应,同时,前文作者介绍了“我”看戏之前遇到的波折,正是由于@样所以在能够去看戏的时候才会感到轻松和舒展。同时,在夏夜行船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十分急迫,也正好和之前的舒展相对应。例如作者提到月色和水气中可以看到起伏的群山如同“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可见行船很快,但是“我”依然觉得慢,这里就体现了“我”急切的心情。由此可见作者通过这些看似寻常的词句将自己观看社戏前后复杂的心情表述了出来,这些词句看似寻常,实际上凝聚了深厚的情感。

特级教师王君提出语文教学要回归文本本身,将学习的焦点聚集在语言文字本身上,故此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品味其中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文字的精妙,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

二、看似无意,充满张力

一些平淡的文字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张力,看似是作者无心而为,随笔写下的文字,实际上却是作者精雕细琢后的产物。若是删减、修改这些词句,很有可能会影响文章的内在韵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深挖这些看似无意而为的词句,深深体会它们所展现的语言张力。

在学习《月迹》一文的时候,可以发现文章中反复表达了一个观点,“月亮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在文中通过奶奶的话反复传达了这个意思,如“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些看似反复的句子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忽视,然而这些看似无意的词句却充满了张力。孩子们为了证明“月亮是每一个人的”,所以进行了一次次探索,体现了永不放弃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精神。同时,作者也用这些句子串联了全文,展现了“我们”寻找月亮的整个过程。由此可见这看似无意而为的句子实际上却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若是删减了这些句子反而减弱了文章的意蕴。

由于文本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张力,才能够更好地透过文字揭示事物的本质,让作品所承载的容量增大,同时使得文本更具有韵味。富有张力的文字总是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值得反复琢磨,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分析,也是语文教师需要做的事情。

三、不合情理,反复玩味

在学习文本的时候,学生有可能会对文本中的内容感到困惑、产生疑虑,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文本中看似不合情理的地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瞬间,指导学生分析这些看似不合情理的地方,在反复玩味中尝试分析它们是否真的是作者失误所致,又或者凝聚了作者特殊的意味。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例子,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认为文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句子中“似乎”表示不肯定,而“确凿”表示肯定,这是自相矛盾的地方。面对学生的提问,可以组织他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一下鲁迅的作品中是否还有类似的语言现象,这是否是作者用词不够严谨的表现。在深入分析之后,学生认为“似乎”一词表示作者离开已经有很长时间,至少相隔有七八年,所以记不清楚是理所应当的,因此才会用“似乎”一词,然而,在这模糊的记忆中,作者却的确记得只有野草,所以才会再加上“确切”,这两个副词所指的内容不同,所以其实并不矛盾。在《孔乙己》中作者也用过类似的手法,“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或许正是作者写作语言风格的体现。此外,还可以给学生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一个只有野草的地方,却是‘我的乐园’,这里是否又是不合情理的地方呢?”学生很快发现,作者这里用了“那时”两字,表示的是儿童时代,正体现了童趣所在,所以并非不合情理。

抓住不合情理处让学生尝试分析,自然能将文章的解读推到纵深处,抓住这些地方进行质疑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促使他们全面而整体性地阅读文本,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探究文本的语言,追溯文本的内涵,这好比推开了解读文本的以上大门,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沉入语文的世界,感受到语文的美妙之处。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品味到文本中蕴含的语文味,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阳中学)

上一篇:略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英语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