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陕北民歌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时间:2022-07-12 01:31:59

如何推进陕北民歌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文章摘要】

民歌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民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意义和价值在我国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现代经济以及生活理念的冲击,类似民歌这类文化遗产逐渐被排挤出社会价值观念中心,走向边缘和小众。为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产业化成为当前推进陕北民歌取得进一步发展和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在简单梳理陕北民歌艺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陕北民歌产业化发展的策略提供几点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陕北民歌;历史及现状;产业化发展

陕北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成功之后更加彰显出其内涵的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然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普遍对这种文化瑰宝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久而久之,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变得听众大幅度缩水,逐渐走向小众。要想走出困境,只有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大众趣味,对陕北民歌进行产业化处理。当然,这种处理必须是以保证陕北民歌本身精粹和艺术气息为前提的。

1 陕北民歌艺术发展历史及现状

1.1 发展历史

陕北民歌的历史十分久远,从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最早的陕北民歌可以追溯到秦朝时代。与其他地区的民歌相同的是,陕北民歌的最初形态也是农民在劳动过程中的号子,它来自于人内心最原始和最本质的呼喊,是一种人类真情实感的表达。这也是陕北民歌最为动人的艺术味道之一。在形成之后,陕北民歌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和蜕变过程。形成了信天游、小调、社火哥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1.2 发展现状

陕北民歌在形成多元的艺术形式之后,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在解放时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出现了一大批影响甚巨的作品,比如传唱至今的《东方红》、《走西口》、《兰花花》等,这些作品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之大之广让人赞叹不已。然而在经历了那段光荣岁月之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社会观念使得传统文化的大部分内容变得有点“落伍”、“不合时宜”,陕北民歌也没能例外,逐渐走向边缘和没落。

2 如何推进陕北民歌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2.1 注重人才培养

2.1.1加强老艺术家的保护及新一代艺术家的培养

陕北民歌艺术的传承离不开老艺术家门的支持和帮助。作为陕北民歌的继承者,老艺术家们对陕北民歌艺术有着更深的了解和体会,他们的经验和理解能够为陕北民歌的产业化发展提供艺术资源上的准备,能够帮助提取陕北民歌艺术的精粹,避免陕北民歌艺术在产业化过程中“变味”、“失色”。

艺术家之间的传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陕北民歌艺术在传承中所能够保持的艺术水准和艺术水平。因此,陕北民歌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除了老艺术的鼎力支持之外,还应该注重青年民歌艺术家的发掘和培养。往往一个青年艺术家的影响力能够极大地引发人们对陕北民歌艺术的关注和支持。比如阿宝就是借助自身影响来为陕北民歌带来巨大关注的成功例证。

2.1.2挖掘民歌产业经营人才

既然要实现陕北民歌艺术的产业化经营和发展,那么对应的就必须要培养相关的产业经营人才。这种经营人才不仅要对自身所要经营的目标对象有清晰的了解和深刻的认可度,同时还要对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陕北民歌本身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和潜力有一个了然于胸的认识和掌握。这就要求陕北民歌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积极寻求自身体系中存在的既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和艺术才能,同时又对陕北民歌产业化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的人才。

2.2 提高作品创作量

陕北民歌艺术产业化的过程虽然过程复杂,环节众多,但是同时又非常直接,那就是靠产品说话。对于艺术行业来说,艺术产品是艺术素养和内涵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体现。要想陕北民歌在市场经济中取得良好的地位和丰硕的经济收益,那么高质量的艺术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产业化过程中,注重产品的创作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这一工作需要青老年陕北民歌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既要继承传统优秀民歌资源,同时又要能够适应现代化人群的欣赏趣味,充满了挑战和未知。

2.3 调整产业结构

2.3.1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价值

陕北民歌艺术产业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适应市场导向的过程。所谓的产业化必须赢得市场,而市场需求决定市场导向,因此陕北民歌艺术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市场需要的适应其实就是为陕北民歌艺术作品增加价值的过程。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价值需要经过市场需求和购买活动才能变成市场价值,所以只有适应市场需要才能提升产品价值。

2.3.2扩大消费市场

陕北民歌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的扩大和增加主要依赖于陕北民歌艺术作品的市场欢迎度以及艺术品的市场增值能力。要想实现陕北民歌艺术的产业化,必须加大宣传和市场调研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扩展陕北民歌的接受范围和认可人群。通过受众规模的扩大来不断开拓新的消费市场。比如陕北民歌歌唱比赛、艺术CD、历史图册等多种形式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扩大消费市场的成功案例。

2.4 政府引导扶持

我国独有的经济体制使得政府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陕北民歌艺术的产业化过程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和帮助应该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上的内容:首先是政策支持。通过对民歌艺术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扶持政策,为陕北民歌艺术提供良好的继承和发展氛围,能够帮助陕北民歌艺术家的培养和艺术作品的创作。其次是资金支持。众所周知,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周期,这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陕北民歌艺术产业化的过程需要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才能保证这种产业化的过程持续下去,帮助陕北民歌迎来下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3 结束语

陕北民歌艺术的产业化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坚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处理要注重青老年艺术家的培养,高质量艺术作品的创作,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展以及产业经营人才的发掘之外,政府方面上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以及资金的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陕北民歌艺术自身的强劲的生命力以及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将是其产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撑和依仗。

【参考文献】

[1]田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刘育林,常炜炜.陕北民歌与陕北方言[J].中国音乐,2005(01).

[3]黄长安.从地域文化谈陕北民歌的发展[J].音乐创作,2010(03).

上一篇:一条街的“商情”一座城的“行情” 下一篇:浅谈园林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