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把三年级学生引进“习作大门”

时间:2022-07-12 11:16:03

巧妙把三年级学生引进“习作大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倍感头疼的一件事。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很陌生,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急得面红耳赤、抓耳挠腮,写出的文章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如何巧妙地把三年级学生引进“习作大门”呢?我认为以下几“多”很重要。

一、多说

叶圣陶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况且,新课标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习作训练必须与学生的“周围”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只有用心观察周围事物,了解自身的生活世界,用一双慧眼识得身边一切的美才能将对生活的感触流泻于笔尖。“说”,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中。能说者善写,不善说的学生,他们往往也不能把要说的事诉诸于文字。究其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文教学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如,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写下来。在一次习作课上,我先提问一位爱说话的男生:“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疑惑,迟疑片刻后说:“我妈妈三十来岁,瘦瘦的,扎着一条辫子。我妈妈很会绣十字绣!我家的客厅挂着妈妈绣的‘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客人看了都不停地称赞!”我点了点头,满意地笑了。接着又让其他几个学生说,效果都不错。于是,我板书“我的妈妈”,然后要求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学生弄清了习作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等活动。一次上体育课前,我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看看周围每个学生都是怎样做游戏的,在参加体育活动后及时引导,在交流中,学生生动地描述令人忍俊不禁,我再加以梳理指导,一篇篇习作包含着学生的真实感受,习作就这样贴近现实生活了。先说后写,学生感到有话可写,从而巧妙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过渡,对习作充满兴趣。

二、多读

新课标提出了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恰恰道出其中深刻的道理。在习作教学中,我提倡学生用多读书、读好书的办法来积累优美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习作之门。课文是多读的起点,先让学生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激起学生阅读好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阅读甚至背诵《小学生优秀作文》《百家作文指导》《作文大王》等书中的好文佳句,摘抄优美段落。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龄人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这样,学生人人争读课外书籍,人人摘录优美词语,人人珍藏生动情节,在优秀文本的激发下,吸收营养,尝到了阅读课外书籍促进自己习作的甜头,天长日久,下笔就如有神了。

三、多写

让学生愿意写、有话可写是习作教学的关键。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习作教学的重要一环。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在习作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把眼看、耳听、亲身经历得来的“材料”,以片段的形式每天记下来。如记下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以小小日记的形式记录,并在班级的“我能行”中开辟“自由论谈”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社会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心里话。这样,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动笔,写下其中的喜怒哀乐。日积月累,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而且还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写作时做到得心应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多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所以,课堂上留出专门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评赏是习作教学的亮点。指导学生作文后,我让学生打草稿时写一行空一行(便于修改)。草稿写完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反复修改草稿,力求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表述。修改第一是学生自改。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为此,我很重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自改时要求学生放声读稿,看看哪里读不顺、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句删去。学生在自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文章比原来更通顺、更流畅,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好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第二是,学生互改(同桌或好朋友)。通过朗读,同学间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互改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互改作文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减轻教师的负担;既可扩大学生的受教育面,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第三是,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要教师的帮助进行批改。叶圣陶先生说过:“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面改,就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口头批改。面改,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书面批改和讲评课的不足,也可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教师的批改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鞭策和鼓励,以改促写,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出较高质量的文章。

五、多鼓励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劳动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做到少改多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用上一个好词也给予充分肯定。为此,我常把学生习作中的妙词佳句,写在黑板报上,让学生赏读,使学生产生满意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的作文起步,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走进“习作大门”。

参考文献:

胡启霞.浅谈小学习作教学的几个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上一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下一篇:让小学阅读课堂在预设与生成间演绎教学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