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其分析范式

时间:2022-07-12 11:06:57

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其分析范式

摘要:大学发展战略是应对环境的复杂性与资源竞争而产生的聚焦大学核心价值并旨在促进大学发展的关键性设想。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理论、现实与参照依据。大学发展的外部分析描述了大学发展的现实状态及发展战略选择的可能性:大学发展的内部分析从组织范式、发展资源及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以明确大学能够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7-0019-05

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成为大学在适应变化以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所普遍采用的应对策略。从现实情形来看,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主要有三种分析模式:一是大学决策层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大学发展战略分析;二是委托外部战略规划专家团队进行大学发展战略分析;三是将前两者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本校决策层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又借助外部战略规划专家的智慧支持。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建立在制定者对大学发展及其规定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一般可通过理性和结构化的分析程序对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清晰的定位,从而引领大学实现卓越发展。

一、大学发展及其规定性

首先,大学发展是大学完成自身使命的一种积极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有量的扩张,但更为重要的是质的提升。在大学发展的语境下,大学的要旨在于:一是通过发展满足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并实现大学人的发展:二是通过发展实现大学的现代化。其次,大学发展是大学内外部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发展既建基于环境遗传因素,又是一个逐步完善和走向现代化的东西方互动过程。第三,大学的发展与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既是大学发展规律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也是大学组织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发展的结果。大学发展既不是自然的变化也不是随意的过程,而是有意识的改变自然状态的一种变化过程。大学发展有一种价值理想,这种发展以大学人为中心,或者说是以大学人为根本。大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外部环境的干预。

大学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高度相关,高等教育发展有赖于大学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整体性,大学发展则具有具体性与实在性。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是通过大学组织的具体发展而得以实现的。大学发展包含以下维度:(1)大学形态发展。主要是大学物化形态的表现形式。即通常所指的大学基本建设的发展。(2)大学治理发展。主要是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治理结构的优化,是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从古典到现代的变化过程。(3)大学学术发展。包括大学学科、专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的发展以及学术理念的发展。(4)大学人员发展。包括大学学术人员、管理服务人员等的发展。大学人员的发展决定了大学发展的水平,但并非拥有一流的人员就会带来第一流的发展,进行有目标的匹配以实现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发展效果。大学形态的发展意味着大学基本建设得以完善,办学客观条件得以改善;大学治理的发展显示了大学制度逐步完善过程。然而,这些发展只是大学形式上外显的发展表现,并不能显现大学的实质性且内在的发展。大学实质性的发展是大学核心的发展和大学主体的发展。[1]只有大学核心和大学主体得到了发展,大学才能或才算是真正的发展。大学发展有以下两个特征:(1)价值取向性。大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价值选择的过程,价值取向是决定其发展选择的深层次影响力。[2]与生命有机体不同的是,大学作为一类社会组织,其发展总是在一定的价值取向引领下实现的。(2)阶段性。大学发展是大学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大学发展具有阶段性并不意味着大学的发展不能超越其阶段性。

二、大学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

首先,战略管理理论为大学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随着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协同性差的特点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战略管理理论逐步兴起,[3]为企业管理提供了重要行动与决策指导,成为企业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所普遍运用的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大学组织的企业化或者知识的资本化特征,又使得战略管理理论具有某种适切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进入社会经济发展体系,成为一种类似于企业的组织,既在外在表现形态上具有某些企业特征,又在事实上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经常得到的政府政策鼓励的大学及其组成人员对从知识中收获资金的日益增强的兴趣正在使学术机构在精神实质上更接近于企业”。[4]大学组织特征的变化,学术机构的企业属性增强,为应用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可能。

其次,法律意义上的充分自与现实意义上的相对自的确立,为大学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现实可能。《高等教育法》赋予大学七项办学自,在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中,虽然办学自尚未完全兑现,但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依旧得以确立。这就使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与选择成为可能。此外,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使大学开始“从只重视生产和传播知识,转向技术转让和组建企业。大学的重心发生变化,并与生产部门形成了一种新的组合。大学正日益从依赖别人捐助的机构变为自力更生的机构”。[5]大学依靠其所掌握知识的资本化来获取发展资源变得具有现实可能性。

第三,竞争法则的确立及大学所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使大学发展战略成为迫切之需。竞争法则在大学的确立是制定大学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因。换言之,没有竞争或者说没有竞争法则的确立,大学就没有必要担忧其生存与发展问题。从外部来看,高等教育已不是稀缺资源,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和规模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选择的多样性与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供给主体进一步侵蚀了大学得以安逸发展的空间。现代大学已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作为知识生产与供给的唯一主体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一些大型企业或研究机构开始成为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发源地,部分实力企业正在设立研发中心或企业大学等机构,开展实质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人才集聚、科学研究、社会声誉等方面各大学正面临着竞争对手多而可替代性强的外部竞争形势。生源短缺将危及大学,加之国外大学抢滩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大学问的生源竞争将日趋激烈。竞争语境下的“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应用转型的时代需求。任何大学想要生存必须极力彰显自己的个性,实现特色发展,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觅得一席之地。外部的发展资源获取过程也是竞争性的,大学必须得采取某种策略以应对种种竞争性的发展机遇。从内部言之,大学发展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可能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大学所拥有的资源往往相当有限,而大学要获得充分的发展又必须耗费大量的资源。这成为大学必须应对的一对矛盾。在资源紧缺时代,运用战略规划合理配置发展资源,进而实现大学发展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策略。

最后,部分大学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实现了快速或跨越发展,为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相应的参照依据。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学引入战略管理理念,运用战略规划指导办学实践。走上了一条能够被控制和预计的道路,学校整体实力得以超越平庸,迅速地脱颖而出。例如:斯坦福大学原来是一所很平庸的学校,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序列中默默无闻。这所大学在1955-1975年间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一所饮誉世界的高等学府,秘诀就在于其制定了良好的发展战略。斯坦福大学的发展战略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最重大、最核心的战略就是几年中引进了150位美国最优秀的学者;第二是有序的重点发展,先是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工程学和物理学),接着是社会研究领域,然后是人文科学,重视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第三是大规模地筹资,以改善办学设施,建设有吸引力的住房,吸引有才华的学者。[6]就国内大学发展而言,改革开放以后,战略管理理念被引入大学管理之中,一些大学根据自身资源条件,依靠制定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大学发展战略走出了发展困境,开创了学校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新局面。

三、大学发展战略制定的分析范式

大学发展战略的分析范式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可供研究者或实践者参考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发展战略分析框架,或对于大学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看法和分析思路。事实上,战略分析有时更倾向于提供一种思考方法而不是提出一种立场,因为对问题具有洞察力的判断比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意义更为重大。

(一)大学发展的外部分析

大学发展战略制定必须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从而使决策者能敏锐地审视大学所赖以生存和对大学长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使大学发展战略的决策具有相对可靠的现实基础,以识别环境对大学未来发展的战略影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决策。大学发展的外部分析主要涉及大学发展的一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分析。

1 大学发展的一般环境分析

政治和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环境等构成大学发展的一般环境,这也是不同类型大学在竞争中需应对的环境因素。大学发展无法脱离于社会政治发展与法律政策环境,大学的管理体制、办学行为等均会受到社会政治发展与法律政策的制约。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影响大学发展。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制约着大学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大学发展提供未来事业拓展与延伸的战略机遇。经济发展环境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依存环境,也是大学发展的客观基础。经济发展的体制、结构、水平、形势等既为大学发展带来机遇,也会给大学发展带来强烈的冲击。大学学术发展中的学科与专业结构往往具有与经济结构的若干联系性,大学人员发展中的毕业生就业也与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则直接决定了国家整体的教育财政投入。因此。客观分析与预判未来经济发展环境将会使大学在发展中规避经济发展过程中那些对大学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往往聚焦于社会人口因素、社会需求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大学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人口变化对大学入学人数的影响,社会整体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对大学教育供给的影响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对大学发展造成的影响往往成为社会文化环境分析的着眼点。社会需求往往也会成为大学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在科学技术环境因素对大学发展的影响方面,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与潮流应成为大学学术发展的重要向导。快速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要求在战略环境分析时,必须及时预测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以便大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将资源配置、人员发展、学术发展等诸方面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保持相对同步。

2 大学发展的特殊环境分析

大学发展的特殊环境是指大学在发展中所处的具体竞争环境,它对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首先,分析大学发展的竞争格局。大学发展是个体鲜活的发展,个体大学在大学整体发展中的地位悬殊。就具体大学的发展而言,具体大学的发展总是置身于大学整体发展也就是高等教育发展之中的,大学发展竞争格局分析就是分析具体大学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与发展阶段。其次,分析大学发展的区位环境。这是大学发展战略分析的重要一环。主要将具体大学辐射地的那些可能影响大学未来发展的区位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解析,以便从中找出大学发展战略的突破点。第三,分析大学发展的竞争对手。高等教育内部各大学的发展是存在激烈竞争行为的,尤其是在这个资源稀缺时代,谁掌握更多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超越竞争对手。大学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竞争者的多少及力量的对比;竞争者的办学战略;竞争者办学能力大幅度提高。[7]竞争对手分析就是要理性地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资源与能力,以深刻认识并应对大学发展的外部竞争威胁。大学往往可以规避竞争对手的优势,从比较优势中或自身发展的薄弱之处寻求一些具体发展战略的突破。

(二)大学发展的内部分析

很多大学往往具有相似的发展可能性,而其发展可能性的实现过程却是漫长的。在所处的外部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一些大学之所以能在外部一般环境与特殊环境基本相同的境遇下得以跨越式发展,就在于这些大学具有其竞争者无法复制的资源与核心能力。大学发展战略的外部分析为大学决策者描述了大学在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的现实状态及发展的若干可能性选择,即大学可能在哪些方面进行战略选择,而大学发展战略的内部分析可明确大学能够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

1 大学发展组织范式分析

正像战略的经验视角所认为的,战略制定是个人和集体经验的结果,同时也是组织文化最能代表的前提假设作用的结果,是在组织经验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大学发展战略的形成,有的建基于组织范式,有的则会违背或者颠覆组织范式。“战略规划可能改变大学的传统与价值观或者调整其导向,也许会改变学校的抱负。但是学校如果不重视这些无形因素,那么它是永远不可能生效的”。[8]大学发展战略分析必须深入了解存在于大学中的组织范式,“尽管学校的某些传统追求就像旧衣服一样,显而易见,已不合身,但学校的战略只有在这些传统和追求大体保持一致或者对其在某些方面予以拓展延伸时,才能得到较好地实施”。[9]这些传统与价值观往往会形成大学的某些组织范式,成为大学人恪守的行为导向。有些传统与价值观有利于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现;有些传统与价值观则可能成为制定与实现大学发展战略的隐。大学发展战略分析必须首先着眼于这些组织范式或者大学文化传统。

2 大学发展资源分析

大学发展的内部分析必须对本校的资源基础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与研究。进而认识本校的资源优势与不足,以寻求相应的战略选择。“大学在战略选择过程中选取哪种模式,取决于两个重要的事实:学校的资源基础及学校的主导性学术定位”。[10]由于战略行为是一个资源消耗与重新配置的过程,通过发展资源分析也就可以为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严格意义而言,大学发展资源分析主要包括大学的物质资源清查,大学的财政状况评判等有形发展资源的分析以及大学人力资源评估,大学的品牌度测量等无形发展资源的分析。大学发展建立在基本建设基础上,建基于大学物质资源的储备。大学发展有稳固的物质资源储备,将会为大学人员发展与大学学术发展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大学发展的历史也早已证明,资金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是大学基本建设、大学人员发展、大学学术发展等的重要保证。大学发展战略必须紧紧依靠大学财政的有力支持才能得以实现。大学财政状况评判主要分析大学经费总额,财政来源,筹资能力等。大学发展是由大学人来推动的,要靠人力资源开发来实现。大学发展资源分析中的人力资源评估主要是评估大学人力资源的结构、素质、水平等。另外,大学发展往往会带来大学品牌度的累积,它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对大学发展阶段性结果的评价。

3 大学发展能力分析

大学发展能力是指组织协调和运用内部发展资源的能力。大学发展能力分析主要包括校长及决策层的领导与管理能力以及大学核心竞争力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资源的拥有不一定意味着发展。它只是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或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大学发展必须依靠战略性的管理内部各种资源,以实现资源的优化,达到大学发展的战略目的。虽然大学发展战略并非校长或决策层意图的直接转化已获得普遍认同,但他们在大学战略形成与执行过程中实在是不可或缺。由于领导与管理能力往往不可直接度量,而大学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治理结构则与大学的管理能力高度相关,因此也就成为校长或决策层领导与管理能力分析的重要因素。资源与能力的组合构成大学核心竞争力。内部分析中大学发展核心竞争力分析是构成大学发展能力分析的重要一环。大学只有充分运用核心竞争力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才能占取优势。从大学发展核心竞争力所在之处谋划发展战略行动,往往也会取得大学发展的若干战略突破。

参考文献:

[1]康翠萍,学术自由视野下的大学发展[J],教育研究,2007,(9):55-58

[2]钱强,大学发展内涵与价值取向探析[J],教育评论,2007,(4):21-23

[3]王昶,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5

[4][5]亨利·艾兹科维茨,劳伊特·雷德斯多夫,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夏道源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83,182

[6][8][9]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M],别敦荣等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184,205,205

[7]梁焱,现代大学战略管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27

[10]若雷,谢尔曼,从战略到变革——高校战略规划实施[M],周艳,赵炬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

上一篇:第一单元自测题 下一篇:在职教育硕士双导师的建设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