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12 09:44:25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目前我国中学几种主要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及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模式 发展趋势

一、目前我国中学常用的体育教学模式分析

1.“三基型”教学模式

“三基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注重增强学生体质,教学组织形式以原教学班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够较为扎实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促进教学规范化,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易于统一管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不足之处,教学内容与中小学重复,教学缺少灵活性,不能突出和发展学生个性,不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及自信心的培养,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

2.“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

“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其特征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生理和个性心理特征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区别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局面,能让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佳的发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不足之处,和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一样,教学内容与中小学重复,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掌握终身体育的技术和技能。由于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比较难以实施,目前我国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校也很少。

3.“混合型”体育教学模式

“混合型”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教学组织形式是在一、二年级同时开设基础课和专项选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更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基础好的学生实行专项选修课教学,使其学得更好更专,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基础课教学,使其能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目前,我国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校比前两种要多,但使用数量和规模还是很小。

4.“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

“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能力的提高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它和前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相似,只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有所不同,其教学组织形式是将学校体育课程分为三段,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这样的教学模式组织性较强,学生的个性不容易发挥,但是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比较好,利于统一规划。目前,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容易实施,因而也不被学校广泛采用。

5.“选择式型”体育教学模式

“选择式型”体育教学模式其特征是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固定教学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和项目,从事学习和锻炼。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发展性认知能力、心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体育项目上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也比较少。

6.“俱乐部型”教学模式

“俱乐部型”教学模式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满足各类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完全打破班级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老师和上课时间。其优越性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学生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其存在的问题是,对学校场馆设施要求较高,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锻炼意识。目前,该体育教学模式受到了不少学校的好评,虽然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校较少,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许多学校认可并采用。

二、新课程标准下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通过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对我国学校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利弊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了探索与总结,结论如下:

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模式必须按照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树立和培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必须把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增强学生抵抗疾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品质、意志品质、体育兴趣、自信心等,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正确认识健康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形成增进和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放在第一位。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相应地改变教学组织形式等,如开设选项课、改变教学评价体系,淡化竞技,突出健身等。

首先,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资条件、学生的整体素质等选择、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并应努力增强体育经费的投入。实践证明,学校不一定要使用某种固定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甚至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把某两种或几种体育教学进行结合。因此,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开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教育模式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其次,体育教师应当逐步具备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管理能力、指导能力等。对于教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能借各种巧妙的沟通方法,合理的组织学生,用适当的认知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熟知并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认知上的某些难点,达到熟练掌握教材的目的。这是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带动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赵立.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下一篇: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