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启发,画龙点睛

时间:2022-07-12 09:02:24

摘 要:关于“如何灵活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个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王国,还能画龙点睛地引导学生理解、探求、运用新知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文章从“启发指明学习方法”“启发点拨学习方法”“启发运用知识”三方面进行论述,并列举了一系列课例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教学语言;启发;方向;方法;运用

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

启发性教学语言的特点就在于为学生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去思索,在他们感到困难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王国,还能画龙点睛地引导学生理解、探求、运用新知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一、启发提问,指明学习方向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新知识常常会产生各种疑问,如果在提出问题之前,教师能巧妙地用上几句启发性的语言,就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对问题的思考。

这种启发性语言,可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为此,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启发性语言设计课前预习问题,先让学生明白预习问题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预习。

二、启发理解,点拨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常人说,不称职的教师给学生“金子”,而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则是“点金术”。可见,教育学生学习,授之以法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渗透到实际生活中学语文,就可以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思想。《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写至亲至爱的文章,感情真挚感人,但是文章中“母亲”的言行,对于现代学生来说不一定好理解。比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如何理解母亲当时的内心活动?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句话中“母亲”的真情实感,我先把学生的思维带到现实生活中的类似境况:孩子因为考试失败而躲在房间里伤心难过,母亲又不知道怎么安慰,这时母亲会做什么呢?已为人母的我真诚地告诉他们:母亲一定会在房门外默默地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此时母亲的心更多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对孩子的体谅与担心。这时再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悄悄地”与“偷偷地”,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理解句中“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会做出“傻事”那种对儿子的慈爱与良苦用心。这样的启发理解教学,能让学生慢慢掌握“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这一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启发拓展,教会运用知识

语文教学不等同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应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语文教学中的“延伸拓展”环节就是把握语文知识的外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语言进行启发引导的基础上,再努力创设在生活中、工作中、劳动中等各种运用语文的情境,就可更好、更快地教会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比如,一位刚毕业任教的老师在《塞翁失马》教学中的“延伸拓展”内容是这样设计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例说明,并谈谈感受。学生①:我小学成绩不好,是“祸”,但我上了初中后成绩就变好了,成了“福”;学生②:生病了是“祸”,但因为生病不用写作业是“福”,最后老师要求补写作业,又变成“祸”了。显然,两个答案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答案①把成绩变好的条件归于学校的变换,这是对事理的一种误读;答案②却把“不用写作业”理解为“福”,这种思想显然是错误不可取的。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的:成绩的变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写作业是学生的基本任务,所以有作业写才是学生的“福”。这样的启发拓展,学生就能更准确地把《塞翁失马》一文阐述的“好和坏,祸和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一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中,从而创造条件把生活中的“祸”转化成“福”,学会运用知识改变生活。

语文教学中的“延伸拓展”就是启发教育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包罗万象的生活中去,启发拓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相结合。由于学生缺少生活阅历与社会实践,在拓展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念头或误读,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和灵活地启发引导,教会学生正确运用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总之,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语言启发引导,深入浅出,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这样的灵活启发,在语文课堂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正确理解、掌握、运用新知识,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新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积累和运用.2013.01.

2.刘瑞雪.语文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2011.12.

3.吴文胜.教会学生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步骤.2011.01.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上一篇: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大学生自我和谐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