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时间:2022-07-12 08:35:10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课不仅具有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德育功能,而情感是德育教育的源泉,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特殊的功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呢?

以身作范,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

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实施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始终是愉快、热烈的,教态是自然、优雅的,语言是清晰、温和的。这样,才能创设平等、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心话,能和老师讲心里话,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学习上的喜与忧。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不能因教学的暂时受挫而灰心气馁,也不能因个别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而生气发火,甚至迁怒于全班,有所失态。面对“潜能生”,要以持久的耐心和真挚的爱心去关爱他们,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训斥、责骂,本来要横眉怒目的,可以让自己微笑面对,应心平气和、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犯错的原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并改正错误。对“潜能生”要有信心,如果能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他们便会有一种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会产生一股动力,让他们发挥潜能、不断进取。在一次批改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一位学生在作业本里夹了一张小纸条:“今天上课的时候又看见老师的脸上露出微笑了,看到老师笑了,我也觉得很开心。”多么可爱的学生呀!我想自己前一段时间在课堂上的一丝消极情绪肯定被学生察觉,并影响到学生了。当然,老师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但我们一旦面对学生的时候,就应该调控好自己的消极情绪,避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心理活动。

以情感人,用真情实例去感化学生

我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教学中,选取了著名演讲家邹越老师“让生命充满爱”主题演讲的视频作为辅助材料。学生们观看视频时如临现场,感动得泪流满面,那几位“潜能生”也不断偷偷拭去泪花,尽情地释放着他们纯真的情感。我想学生观看视频时的那份感动一定会在心中激起阵阵浪花,拍打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在生活中如何爱父母、爱老师。学生的心灵深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也许N次的说教都不如一次这样的情感体验。

教师还要创设条件,把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从对小悦悦事件引起的道德反思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事件给我们带来的震撼,都能让学生打开生活中的美德之门,升华道德水平。课堂上还可以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礼仪展风采》一课时,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表演的内容,让学生表演去别人家做客、接听电话、接待客人的情景。表演过程中,学生扮演的惟妙惟肖,而且还创造性地增加了教材中没有的情节,台下的学生聚精会神,时不时为同学的精彩表演鼓掌。通过表演活动,学生懂得了讲礼仪的重要性和如何以礼待人,也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以行求知,让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我既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对社会影响的调查、环保调查、公民的守法情况调查等。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保护母亲河,你我共参与”的主题实践调查活动,针对韩江河水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让学生写出调查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共同防治韩江河的水污染。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可行性意见,经过全班的共同讨论和归纳后,由科代表代表全体同学把这些意见反映给有关部门。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更深刻地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能更好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情感的再创造,来自于情感的触动。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个个触点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一个个情感的催化剂,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升华,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下一篇:在课外实践中感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