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考试的思考

时间:2022-07-12 07:31:58

关于诚信考试的思考

一、案例简介

吴某,女,2008级学生,高职助产专业。该生平时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良,很有希望获得奖学金。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期间,我前往巡视班级考试情况时,发现吴某表情异常,而该生发现我后显得更加紧张,我翻阅其试卷时,居然意外发现一张缩印的纸条。该生的作弊让我深感意外,同时,也在我心中产生了一连串的问号。但是更让我惊讶的是,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又不单单是我一个人作弊,班上还有很多同学也作弊”。在她看来,作弊被发现完全是因为自己运气不佳。

这件事的发生,深深地震撼了我。从传统的角度来看,我们总是认为那些作弊的学生都是平时不认真读书,以“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来应对考试,甚至总想着以投机取巧的手段来蒙混过关。但是,一个平时综合表现良好的学生也有此举动,着实让我感到意外。而且,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有过作弊念头甚至是付诸行动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这其中甚至包括部分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后,果断提出了“诚信考试”这一新概念,而这一概念的提出马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更是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自“诚信考试”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弊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制止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我所带的58个高职学生至今无一作弊,142个五年专学生至今仅出现一例作弊违纪行为。

二、思考

考试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它的出现,不仅背离了考试的最初目的,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影响了整个学校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在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今部分大学生均存在着考试作弊的侥幸心理。如何尽快树立大学生对考试的正确认识观及诚信意识,杜绝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三、分析及措施

这件案例发生后,我曾多次与吴某及班级其他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发现吴某的心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并不以作弊为耻,反而把成功作弊当成炫耀的资本。曾听过两名学生在走出考场后,就采用何种作弊方法和手段较不容易被监考老师发现而进行的激烈交流、探讨。

第二、普遍的作弊现象,加之监考老师的“监而不严”,让不少学生产生了“不作弊就吃亏”的念头。对于有些成绩不错的学生,虽然平时也付出了不少,但他们也希望能在关键时刻通过某种手段来提高分数。

第三、在他们看来,学校甚至是社会只以成绩论英雄,而至于这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针对考试作弊行为这一问题,我又与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发现教师们对此也有各自的看法:

第一、学生作弊行为上报会影响其所在院系的声誉,影响其辅导员的考核晋升。

第二、鉴于作弊学生的心态,他们被发现后往往不是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而是迁怒于监考老师,认为他们“多管闲事”,更有甚者,会以打击报复的手段回报监考老师。

第三、虽然,一直以来,各所高校都十分重视考场规则,强调考场纪律,要求考生要诚信答卷,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职责,但是,也有部分老师认为严格监考与松懈监考在回报上并无区别,这样一来,“监而不严”现象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作弊上报程序的繁琐及各种“关系”的介入、说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作弊之风。

教育是基础,措施是保证。针对实际情况,我从三个方面入手,创新性地提出了“诚信考试”的制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好效果:

一是制作考卡。为班级每位学生制作一个考卡,作为其身份证明,正面附有班级、姓名、学号、本人照片、辅导员手机号码及签名等详细信息。每次考试前,我亲自到现场随机分发考卡,同学们对卡入座,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事前协商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方便监考老师在发现作弊行为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与辅导员取得联系,进行沟通。

二是签订班级诚信考试承诺书。班级全体同学共同承诺在考试中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违规,不作弊,并遵守双基金制度(诚信基金和感恩基金)。一旦出现作弊现象,除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处罚外,还接收双基金规定的额外处罚。

三是设立双基金--“感恩基金”和“诚信基金”。所谓双基金,就是班级全体同学包括辅导员各出一元钱作为班级的诚信金,当班级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作弊时,这笔诚信金自动转为感恩金,由班委协商购买礼物送给监考老师,感谢其及时制止作弊学生的错误行为,感谢其给班级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而对于作弊学生,其本人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辅导员到现场办理作弊上报手续,并在事后向每位同学包括辅导员讨取一元钱补充至诚信基金中。双基金制度体现了全体同学对感恩的宣承和对诚信的渴望。该制度的优点在于既能引导学生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考试,又能解除监考老师心中的疑虑和后顾之忧;考试前,与每个监考老师宣传双基金制度,有了严格的监考环境,学生自然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作弊动机自然也就减弱;当今的学生普遍重视面子问题,低下头向他人收取一元钱的诚信金,足以让他们觉得丢了面子,也能因此让她们树立正确的考试态度,以作弊为耻。

当然,新制度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还处于青春叛逆期,有时候,老师单纯的说教往往不及实习生的现身说教。由于身份的改变,所处的环境不同,实习生的说教能够让在校学生更加深切地明白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掌握过硬的本领才是生存之道。作弊不仅骗了学校骗了老师骗了同学也骗了自己。

第二、言出必行。定出制度,严格执行。对考试违纪学生的处罚必须一视同仁,排除人情干扰。如果定出的制度看人执行,那么这个制度本身就无信用可言,不能正己何以正人。

第三、在执行双基金规定时,还要时刻注意违纪学生的思想动态,时时给予思想教育和帮助,把握好教育和处罚的尺度,避免伤及违纪学生的自尊心。

第四、要树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观,制度是工具,处罚是手段,都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以各高校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时,必须要强调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列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让诚信常驻学生心中,方能让他们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真正目的。

四、点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以下两条经验:

第一、学生某些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是和社会发展及社会风气的影响息息相关的。因此,关爱学生,不仅仅是要解决其学习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通过这则案例,我们不仅达到了杜绝(减少)学生作弊的目的,也使学生明白诚信的意义,这才是我们老师最想要看到的结果。

第二、“诚信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够成功推广,其关键在于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及时代特性,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从而带动学生自发地执行,从“要我考试诚信”向“我要诚信考试”转变。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环节的设定上把好关,在每一项制度的出台前都去认真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质,寻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的教育教学将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诚信考试”只是一个开始,抛砖引玉,目的是为新型的教学形式做出探讨,相信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教学形式也能与时俱进,绽放出更加绚烂、鲜艳的花朵。

上一篇:军人非正式群体研究综述 下一篇:翻译活动中应该注意到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