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

时间:2022-07-12 07:20:28

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调查研究方法,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东昌府区、临清市等区县的社区、村和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健身意识淡薄,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数量占调查总数的近1/3;老年人健身的首要目的是强身健体;选择的健身项目以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为主;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场所;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建议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老年人体育统筹布局与规划。

关键词:老年人;健身;健康

中图分类号:G 80-05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3-0202-0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elderly physical exercise condition in communities, rural areas and pension institutions from Shen County, Dongchangfu District, Linqing City in Liaocheng of Shando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ural elderly fitness consciousness is weak, with nearly 1/3 elderly people not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elderly fitness is to build up a good physique. The choice of fitness event is low 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Elderly people are in lack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and fitness venues, and the standard of sports consumption is low. It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physical fitness for the elderly, and further implement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elderly sports.

Keywords: elderly people; fitness; health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人民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国家必将充满生机活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人口红利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态势,而老年人身心健康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1]。根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老年人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群体。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老年体育,引导更多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通过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便捷、有效、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解老年人群体的体育健身现状,笔者对山东省聊城市的老年人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山东省聊城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本市总人口的8.72%,该市具有老龄化城市的典型性。以聊城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用多阶段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选取聊城市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清市市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问卷400份,所有测试者均为自愿参加,回收问卷364份,有效问卷335份,有效率83.75%。其中:男性157人,年龄为(66.74±4.95)岁,最大年龄为77岁;女性178人,年龄为(69.13±5.06)岁,最大年龄为79岁。

1.2 访谈法

将聊城市的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省辖市临清市及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作为抽样单位进行第1阶段抽样,抽出莘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再以社区、乡村为抽样单位进行第2次抽样;最后以老年人为抽样单位进行第3阶段抽样。其中每阶段抽样采用随机抽样。深入到聊城市辖的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省辖市临清市及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多个社区和村,对60 岁及以上、意识清晰,无明显的身体生理缺陷、具有自理能力、愿意接受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访谈,询问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目的、时间、方式、内容、困难等。由于调查对象为老年人,为保证对文化水平较低或视力欠佳的老年人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调查员多进行一对一询问式调查。同时,走访健身团队的领头人、健身场所的管理者,专访社会学和体育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1.3 文献资料法

从CNKI中获取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的基本情况

2.1.1 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率

如图1所示,在335份有效问卷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8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57%;偶尔参加锻炼的人数最多,约占44%;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98人,接近总调查人数的1/3。

参加锻炼的人数超过调查总人数的2/3。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健身意识也随之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中;但数据同时显示还有不少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基本不参加体育活动。

2.1.2 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动机分析

从表1可见,对于聊城市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目的非常明确,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首要目的;其次是娱乐身心、调节情绪,为27.49%;再次是加强社交,为19.12%。选择最少的是陪家人朋友一起锻炼,仅为2.59%。

调查发现,聊城市老年人锻炼的目的多种多样。总体来讲,老年人最看重的是体育运动显著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满足生理需求;其次是满足心理需求。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慢性病患病概率大幅增加。老年人不仅希望延长生命的长度,也更渴望提高生命的质量。加之老年人在退休后,与外界交往减少,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老年人希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增加社交机会,寻找精神寄托,摆脱孤独和寂寞感,减少内心空虚,维护身心健康[2]。

2.2 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项目分析

据统计,在调查问卷中所列的几项健身项目中,慢走项目是聊城市老年人健身的首选,占24.02%;其次分别是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19%、广场舞17.27%;除“其他”外选择比例最少的是登山0.94%。分析认为:聊城市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只有外出时才有机会登山。由表2可见,老年男性和女性参与率都极高的是慢走项目,均居于第1位,原因主要在于慢走的安全性高、受限制少、运动强度低,又能够有效增强体质。除慢走外,男性老年人选择球类的人数比较多,在项目选择上更偏重于乒乓球、门球、羽毛球等带有竞争性的体育项目,而女性老年人则选择偏静态的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项目,并有17.27%的老年女性纷纷加入广场舞的大潮中。总体而言,聊城市老年人选择的健身项目多为有氧运动。老年参与者普遍认为:有氧运动不仅对于降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等慢性疾病的防控有一定的效果,还能增强体能与耐力,能使人精神愉快、改善老年人体质、抵御疾病、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2.3 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的特征分析

2.3.1 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频率分析

由表3可见,在每周的锻炼次数上,聊城市老年人选择比例最高的是每周一两次,共占44.18%;其次是每周3次,比例为15.52%;再次是每周4次,占7.469%;选择比例最小的每周5次以上,占比3.58%。其中,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每周运动2次的比列最大,其次为每周3次、每周1次。每周健身5次以上的老年人中,70岁及以上的反而比60~69岁的人数多,这些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之所以仍能坚持高频率的体育锻炼,基本得益于形成了“锻炼-身体强健-锻炼”的良性循环。

聊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受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制约,调查中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0%左右。其中 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较高,这主要因为高龄老年人受健康状况和身体机能的制约,另外,受老年人思想认识的局限,他们多数一直为生计长期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繁重工作,这些人群文化程度不是太高,成长和生活环境没有让他们形成体育健身的认识和价值观。

2.3.2 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持续时间分析

如图2所示,抽样中聊城市老年人每次健身持续时间达到0.5~1 h的有101人,占比为42.62%;其次是0.5 h以内的,占比为29.96%;再次是61~90 min,占比为22.36%。无论是锻炼持续时间,还是锻炼的频率,受到身体状况、自身心理条件和家庭生活的影响,接受调查的老年人均根据自身情况,保持适量运动的原则,一般锻炼持续时间和运动量、运动强度都不太固定,随意性较强;但总体保持一定锻炼持续时间和运动量的老年人均表示从锻炼中受益匪浅。

2.4 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场地分析

健身场地和体育器材设施是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从锻炼场地的选择上看,聊城市老年人健身场地首选是离家距离较近的住宅小区,占比为35.57%;其次为公园(广场),占比

为32.38%,略低于住宅小区。选择比例最少的是其他,约为1%;再次是学校体育觯占比为2.52%,最后是街道和收费体育馆。由此可见,聊城市老年人健身选择的场所主要是住宅小区、公园(广场)、公共体育场等这些免费场所,而且他们倾向于就近健身。对于收费的体育馆则只有9.06%的老年人去,他们认同“花钱买健康”这一新健康理念,但真正花钱消费的人数并不多。学校体育馆对外开放较少,即使开放,有些场馆收费,基本没有多少老年人去健身。

2.5 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的组织形式

聊城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主要方式是在晨晚练活动站点,他们一般集中在住宅小区的空地、附近的公园和广场;和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比例为25.94%,排在第2位,充分证明了老年人参与锻炼的交友目的和增加社交的动机;其次分别是与家人或自己锻炼,比列分别为21.41%、14.22%;参与单位或社区组织的活动人数比例为5.16%,说明聊城市各单位、社区近年来已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始重视全民健身工作,但社区体育组织的活动数量仍不多,单位也较少,为退休的老年人专门组织活动,老年人体育活动组织化程度较低。大众体育健身俱乐部组织很少,仅为0.78%。

2.6 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消费情况

如图3所示,聊城市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的消费投入较少,没有体育健身消费的老年人超过了总调查人数的1/3;参与体育健身消费的老年人中,每年消费在150元以内的所占比例最大,接近1/3;其次是以每年消费150~300元,占比为21.19%;每年消费600元以上的占比最少。体育健身消费金额与参与消费的老年人人数呈负相关。

表4表明,聊城市老年人最大的体育消费是运动服装,处在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的较低层次的体育消费水平上。这种体育消费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老年人个人经济实力、体育消费理念和需求因素,还与政府、社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是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服务产品、老年人可参与的赛事活动等有关。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患病率增加,而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或减少疾病。这不仅减少老年人个人身体的病痛、医疗负担,而且还为社会减轻医疗压力。

2.7 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障碍分析

由表5可见 ,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进行锻炼,6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不再为工作忙碌,但是他们多承担起照看孙辈的任务,或者为儿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家务和照看孙辈占用了老年人的大部分时间;其次是劳累、不想运动的老年人占15.7%,调查中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仍要下田劳作,经历体力劳动后,他们感觉身体疲惫,不会再参加体育锻炼。在主观意识方面,排在最前面的障碍因素是“别人不参与,自己不好意思”,老年人思想比较保守,从众心理较强,周围如果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伙伴,他们也不好意思去参加健身活动。另外,缺少活动场地、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可参与的活动少等客观因素也是制约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健身意识淡薄、自身身体条件不允许,这些个人因素占比较接近,分别为8.72%和7.91%。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阻碍聊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农村老年人健身意识薄弱。他们简单地将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健身,把体育锻炼当成年轻人的专利,不好意思参与健身活动。许多农村老年人在思想和认识上对体育健身存在一定误区,严重缺乏正确的健身意识和科学的体育价值观。

2)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体健身活动中,团队的领头人多为热爱运动、乐于分享的普通群众,没有专业水平较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老年人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老年人不了解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只是盲目跟随周围的健身群众;老年人缺乏科学的健身方法,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强度和频率比较随意,锻炼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很难养成良好的科学健身习惯。

3)缺乏健身场地。尽管政府不断增加群众体育经费投入,新建大批体育场馆设施和健身场地,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特别是满足老年人特殊体育需求更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在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场所和器材有限,农村更是缺乏甚至没有任何体育场所[3]。

2.8 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政策环境分析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全民健身计划》都对老年体育的基础保证、政府保障、措施落实提出要求。从对聊城市基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来看,因地制宜,因需制宜,争取党政职能部门必要措施的支持成为目前发展的关键。在政策环境上,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明确工作要点。从调查来看,目前基层老年体育组织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协会引导老年人群健身的功能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公益和“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我国老年人基层体育组织的工作方针尚未充分体现和实践。实现群众体育领域老年体育的新突破,要紧紧围绕“便民、惠民”的这一全民健身的核心,从群众身边活动、设施、组织着眼着手,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体育健身服务的目标。这既是对群众体育的要求,也是老年体育组织的工作服务目标;因此,基层老年体育组织如何加强认识,开阔视野,在争取政策保障的同时,适时主动围绕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全方位主动争取职能部门的联动,多视角主动争取社会和市场的投入互动成为关键。

3 结论与建议

3.1 加大政府对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投入力度

1)增加健身场地,为群众健身提供健身场所,配置适合老年人健身的体育器材[4]。场地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这一问题仍是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政府要通过新建体育场馆、开放现有体育场馆,通过增加公共体育场馆向老年人免费和低收费开放时间;由政府买单,鼓励社会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及出台相关政策,促使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体育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城建规划,努力为老年人增加人均健身面积。切实落实健身器材的维护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积极组织老年人的体育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并引导更多老年人主动参与,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机会,让老年人健身的同时愉悦心灵。重基层,抓活动是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应坚持的方向[5]。

3)增加经费投入,制订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部门除增加财政支出外,还要制订专门针对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法规,在政策层面实现对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4)体医结合,增加医保卡的健身功能,政府干预,实现主动健康。

3.2 进一步落实老年人体育统筹布局与规划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的健身意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途径扩大体育健身知识和理念的宣传,提倡健康、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不断增强老年人主动健身意识。

2)通过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有效引导老年人参与,让老年人切身体验健身的乐趣。组织比赛和交流活动是推动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开展经常性、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比赛交流活动,把能够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动员起来,通过比赛和活动带动基层的日常健身,实现上下联动,努力做到活动对象普遍化,活动项目多样化,活动方式灵活化,活动开展经常化,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

3)激励机制与科学指导并行。将科学指导与激励机制统筹起来,落实下去,吸引老年人,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通过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发落实工作的热情。要特别注重培养与表彰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家园”建设、队伍建设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中,积极努力工作、热心科学健身的优秀团队、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和优秀管理者,以充分达到示范激励、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目的,使老年体育工作充满活力。

4)扩大推广普及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项目。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他们喜欢上低强度、低难度、高安全性的有氧运动、太极拳、毽球、健康秧歌舞等体育项目,让体育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引导老年人乐于为体育健身投入。不断增加健身项目是组织老年人参加活动的重要载体。由于老年人年龄不同,身体条件参差不齐,对健身活动项目的爱好、兴趣各异;因此,老年健身项目越多,他们的选择范围就越宽,对他们的吸引力就越大,对扩大老年体育人口就越有利。活动项目的增多,使老年人可以充分x择自己感兴趣的健身活动,活动参与面必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陆颖.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健身需求与问题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200.

[2] 张启成.苏州市区老年人健身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苏州大学,2009.

[3] 成璐.长沙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4] 李霞.健康养老视野下宁波城区老年人体育健身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11):18-20

[5] 刘倩辉.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上一篇:近现代中国与西方体育文化间性研究 下一篇:坚持开源 回馈开源 华为:数字化转型始于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