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2-07-12 05:11:17

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摘要: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着项目施工进度,因此,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其中的问题,找出优化完善的措施,切实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为土建工程施工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土建工程 混凝土 施工技术 应用

混凝土施工关键在于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能力。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对于骨料、水泥、掺合剂等原料的质量及各原料配比的把握,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都决定着混凝土最终的浇筑质量。正确把握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从理论和实际情况两方面考虑,切实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保障土建工程的质量。

一 混凝土各原料的选择

1.混凝土原料的选择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

1.1 骨料。由于混凝土的成分中大部分都是骨料,所以土建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而砂石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最终质量。同时,基于不同的砂石骨料,所需要的水泥、掺合料等配料也相应不同,因此,在实际的原料采购中应该综合考虑砂石的优劣、运输成本等选择杂质含量少、颗粒大小合适、经济实用的骨料。

1.2 水泥。土建工程的混凝土中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原料就是水泥。在现今很多工程施工中,通常情况下会选择通用型适应性强的水泥产品。而具体到某一个项目、某一个施工结构,施工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衡量水泥的生厂商、生产年限、品种等,选择性价比高的水泥,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1.3 水。水是混凝土生产时的必要组分,由于不同性质的水可能由于含有杂质、酸碱、化学成分等,会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影响其水化效果。另外,土建施工中存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某些工业废水可能会腐蚀钢筋,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1.4 掺合料。为了增强混凝土硬化强度,在生产混凝土的时候常常会加入引气剂、降水剂等辅料,弥补混凝土干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适量不同功用的各种辅助剂对混凝土质量也是一个必要的保障。

二 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在原料质量和储备均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搅拌地点和搅拌时机以及各原料的配比同样决定着生产出的混凝土是否能够达到标准。

1. 生产设备。现代化的混凝土搅拌设备也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必要保证,而设备的使用应该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将机械设备的高效率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同时对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应该责任到人,不能懈怠和轻视。

2. 搅拌地点和时机。由于混凝土生产出来以后其内部自然开始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如果搅拌地点选择不到位,离施工现场过远或者不能同时兼顾多个施工点,不但增加了运输上的麻烦还会延长施工时间,影响混凝土质量。同样,由于土建工程中施工点的工期和施工时间不同,混凝土生产时如何做到既能保质保量,又能减少浪费,那就要求施工单位控制好搅拌时机,提高混凝土的利用率。

3. 原料配比。根据土建工程的施工要求、经济条件、各原料的质量等实际情况,在前期参考有相似条件和施工要求的其他混凝土生产资料,设计出最优的混凝土配比方案。此外,还要考虑到理论方案和实际情况会有一定的出入,对此,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反应给方案规划部门,对原料配比方案进行实时的优化和完善。可以想见,如果由于配料过程的失误,生产处完全不合格的混凝土,不仅耽误了施工时间,还浪费了施工原料,造成经济损失。

4. 搅拌过程。由于搅拌机的不同,搅拌时需要投入的混凝土原料也有差别,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具体使用的搅拌设备,制定合理的投料用量。搅拌机投料过量除了会对搅拌机性能造成影响之外,最重要的是搅拌机负载过多使得搅拌不匀会生产出不达标的混凝土。

三 混凝土施工现场控制

1. 混凝土运输。

合格的混凝土生产出来以后,以何种方式运送到施工现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质量。目前,施工单位实际的运输过程中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搅拌地点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一种方式是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它可以直达施工现场,但常常是运输车到达施工现场以后再进行搅拌;另一种是施工现场设有专门的搅拌地点,混凝土生产出来以后用小型混凝土装卸车、手推车等分别运送到各施工点。而对于混凝土的运输应该尽量减少运输时间,减少中转次数,最好是在第一时间将混凝土运抵现场,投入使用。因为,在某些工程结构中,比如土建工程的承重梁、柱等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必须一次性完成施工,不能出现间断,否则会影响工程质量。

2. 现场施工控制。

2.1 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目标必须有标准严格的模板作为辅助,对于模板的摆放位置、结构、强度、尺寸等都要有严格的检验,绝对不能出现模板强度不够或者漏料严重等现象;同时,由于混凝土的一次性浇筑特点,对于前期设置的钢筋结构、预制板等应该确保其质量、安放位置都符合要求。

2.2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应该达到要求,他们对于施工过程的熟悉是施工质量的保证,施工单位应该严禁生手、临时工等参与混凝土浇筑,对工程造成负面影响。

2.3 施工工艺的控制。混凝土施工铺筑后的捣实过程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由于刚浇筑的混凝土厚度不一、不均匀或者内部含有气泡,所以及时的振捣能够加速混凝土流动,形成合理的密度、厚度和外形结构。通常情况下,土建工程中多采用机械振捣,与人工振捣相比它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也降低了浇筑人员的工作强度。

四 混凝土后期养护技术

因为混凝土的特性,在浇筑之初内部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反应。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基于混凝土水化过程中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速混凝土浇筑后的硬化、强化过程。具体来说,相关人员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后对于工程不同结构面、不同部位进行区别对待,进行及时的洒水防护,控制好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以避免其在阳光长时间暴晒下或者在冷热剧变时干缩过度,出现裂缝,既影响了美观又降低了工程质量。

五 混凝土施工管理

无论是原料的采购还是后期的混凝土养护,要想保证每个环节都按照施工计划方案去实施,就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检测制度,从客观上去保证施工质量,制定基于各个环节的施工标准和检测标准,将这些规范化的要求明文刊出,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和教育。比如,对于原料采购,应该拿出详细可行的方案,使采购部门在购买原料的时候有据可查,并且对所有购买产品的种类、数量、票据等详细记录,保证责任到人;对于施工现场,应该安排专人进行定时的监管和不定时、不定期的突击检查,了解施工现场的动态,从细处入手保障施工质量,同时如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争取快速解决问题;而对于出现严重问题的相关人员和部门,制度上应该有严明的奖惩措施,及时予以惩戒。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地位,对混凝土配料、拌合、施工、养护所有流程的技术分析,有效地保障了混凝土施工质量,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不断进步,对于整个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都是一个助益。

参考文献:

[1]沈东.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146-147

[2]黄技泓,龚梅强.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3(13):59-60

[3]吕大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45-46

[4]巫祖进.水库大坝常态混凝土施工技术[J].水利技术监督,2013(04):39-40

[5]陈文强.房屋建筑工程中有关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3(07):84-85

[6]朱来.浅谈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2(05):75-76

上一篇:有奖没有奖,我们就在这里 下一篇:煤粉高度自动测量仪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