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探究

时间:2022-07-12 04:24:24

小学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探究

【摘 要】教学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的教案环节和程序。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即在预设下产生出新教学资源的创造过程。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升。精心预设与随机生成相辅相成,教师只有课前进行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才会有美丽生成。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文本 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129-01

一 立足文本,诱发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教师应立足文本,充分解读文本,多角度地切入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信息。要对文本中学生容易产生个性解读的地方进行充分预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的生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丑石》一课中,“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句,是学生容易产生个性解读的地方。丑石是如何以丑为美,对此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这个地方进行充分预设:这里的丑和美分别指什么?是不是越丑的就越美呢……果然,上课时有学生质疑:“是不是外表越丑的就越美?那外表美的呢?”于是,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了解丑石的外表之丑,人们对它的嫌弃,以及后来丑石的用处,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这里的丑是外在的,而美是内在的。不管是人或物,都不能以外表去评价他,而应该看他的内在价值。当然,如果能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就更好了。”这时,忽然有位学生说:“我明白了,丑石的美还在于它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忍受着这一切。”“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解读文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 精心设计,促进生成

现代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地预设,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也是精彩生成的前提。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师要预设开放的教学目标,设计精到的教学过程,选择精巧的教学方法,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动态生成。

如在教学《你,浪花的一滴水》时,由于这首诗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离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学生对雷锋不那么熟悉,难以深刻地理解雷锋的精神,也不易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课堂上甚至有学生认为雷锋是傻子,做了好事不留名。于是,教师设计了开放的教学目标:辩论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雷锋精神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组成正反两方,各自去找资料。辩论课上,学生们妙语连珠,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正方的同学列举了雷锋的一个个英雄事迹,朗读了雷锋的一篇篇日记,诵读了雷锋的一句句名言,最终使反方同学的“雷锋是个傻子”“雷锋三月来四月走了”“雷锋出国了”等观点站不住脚,被雷锋的精神所感染。这样的课堂,学生得到的何止是一首诗所能传授的?

三 尊重学生,动态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课堂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教学到“老班长牺牲”这个环节时,有学生发表不同观点:“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病号而牺牲自己实为不妥,平时给三个病号吃的应该分成四份,自己把身体养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顾病人。”学生的观点有道理,但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教师在肯定学生独特感悟的同时,又想着应如何让学生理解老班长在当时情况下的所作所为呢?于是,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老班长这样做的理由,再结合二万五千里长征发生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学生是一群鲜活的个体,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皆有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去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课堂才会有动态生成。

生成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生成分两类:一类是教师预设下的现象,教师都能灵活应对;一类是教师不曾预设的现象。预设外的生成,具有突发性、情境性、发展性,教师处置起来难度较大,会出现生成有偏差,生成浅显化,教师要凭借教学智慧,把这些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调整,立足文本,灵活取舍、引导,乃至突破。当然,预设外的生成有时也很精彩,是课堂的意外收获,点睛之笔。

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课程专家吴永军教授曾说:“在现实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而一味地追求生成,这就偏离了生成性本质,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只注重预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生成视而不见,任凭智慧的火花自生自灭,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教师只有精心预设,课堂才会有美丽生成。这也才是新课程下所需要的充满灵性与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

上一篇:现阶段数学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及提高策略 下一篇:构建生活化德育课堂,培养学生多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