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课课堂中尝试生命教育

时间:2022-07-12 03:23:00

在高中政治课课堂中尝试生命教育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何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指以生命孕育的知识为起点,使学生珍惜自己,关爱他人,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关注生命,让生命教育走进思想政治课堂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薄,学校因敲响生命教育的警钟。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我们实施生命教育实践之缺失。为此,本人尝试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与生命教育关系的视角,呼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是神圣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都应当珍惜这宝贵的生命。

不断出现的悲剧事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提醒我们要加强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养成其健全的人格。我们应把学生视为积极的、主动的生命载体,让他们在学习知识、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的进化成长过程中,实实在在地、真真切切地感受健康、感悟生命,不能讳疾忌医,应居安思危,让他们感受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安全、真实的生命。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

教育要实现人生命的总体生成,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而其中,思想政治课又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把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培养热爱生命、积极生活的学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政治教师要融汇生命教育于本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

首先,自身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通过互动传递给学生;

其次,要真正地热爱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于本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本并没有单独的章节是讲生命的,也没有专门讨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部分。但是,教材的许多内容都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我们应努力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要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3.以幸福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感受来加强生命教育享受度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某种意义上讲,高中政治教材知识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如果对高中生猛灌理论知识以应付高考或会考,难免会使高中政治成为学生厌学的科目,必定不能完成高中政治所应达到的生命教育目的。所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幸福化的课堂教学,高中政治教师和高中生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感到幸福和得到幸福。要做到这一点,高中政治教师就不能照本宣科地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抽象的道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得到美的享受,达成幸福的体验,提升生命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生活,在对生命和社会的自觉中崇尚真善美,发现自身创造的力量,富有成效地、幸福地生活。这要求国家教育目标规定上要创设一个有助于生命自由成长的自主、理解、宽容的高中政治教育环境,不能一味地盲目攀比分数,设定学校高考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认识生命之可贵,是学校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生命教育的成效也存乎教师本身的信念。因此,政治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在认知、情感与技能方面,尽可能多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在具备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更应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应本着一腔爱心,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与体会,通过种种经验的交流与人格的陶冶,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生命的喜悦,使师生沉浸于一种幸福、和谐、光明、温暖、纯洁、博大的氛围之中。

上一篇:学而不“用”则罔,“用”而不学则殆 下一篇: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活动的话轮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