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赛普治疗难治性白塞病1例

时间:2022-07-12 02:52:41

关键词 益赛普 白塞病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40岁,1997年初无诱因出现反复口腔、外阴溃疡并伴发热、咽痛及关节酸痛等,发作频率平均每次2~3个,每月1次,自服华素片、口腔溃疡膜等药物效果不明显,就诊于我院并诊断为“白塞病”,先后给予秋水仙碱、硫唑嘌呤、美卓乐、血塞通等治疗,效果仍不佳。2007年2月右腿胫前皮肤出现铜钱大小溃疡,较深,先后给予口服硫酸羟氯喹、硫唑嘌呤、帕夫林、戴芬等药物,未见破溃处皮肤大小明显收缩及深度变浅。5月开始应用益赛普治疗约2~3周后,开始出现溃疡面缩小至花生米大小并结痂。查体:T36.7℃,P82次/分,BP100/70mm№,体重80kg。神清,痛苦面容。面部、背部上肢可见多发毛囊炎,皮肤针刺反应阳性,外可见一花生米大溃疡,口腔内3个绿豆大溃疡,表面有灰白色分泌物。左下肢可见一溃疡,直径1.2cm×0.7cm,已结痂,组织病理检查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血常规:wBC8.13×109/L,GRAN 56%,RBC 4.43×1012/L,HGBI12g/L,PLT318×109/L;肝功能:球蛋白35g/L,总胆汁酸13.3μmol/L;生化:尿素6.9mmol/L:血脂正常;血沉69mm/h;IgG16.8 g/L,IgA 5.79g/L,CRP24.4mg/L。x线: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胆囊多发肉样变,左肾结石,肝脏、胰腺、脾脏、右肾未见异常。诊断为“白塞病”。

治疗患者经多种药物治疗,溃疡一直未能控制,自2007年5月开始给予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治疗2~3周后,所有溃疡面均缩小并结痂。

讨论

白塞病是一种复发性口腔、外阴溃疡、眼及多脏器损害的综合征。一般认为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地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结合,阻断它和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降低其活性。TNF抑制剂益赛普可以与可溶性TNF高亲和力结合,阻断TNF与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中和TNF的致炎作用。益赛普对白塞病皮肤、黏膜病变和神经系统损害具有快速疗效。本例长期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试用益赛普治疗、起效迅速,皮肤黏膜病变、附睾炎等得到控制。本文提示,益赛普可作为难治性或重症白塞病的一种治疗药物选择,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随访。

上一篇:中药治疗慢性咽炎12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张琪中风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