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

时间:2022-07-12 02:23:14

试论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

[摘 要] 从经济学上来说,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就金融机构而言,则表现为存贷差 过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不是钱多了,而是钱投入到有限的几个方向,最大的隐患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移,导致 产业空心化。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因此,中国的流动性问题不可能由中央银行一家来解决,最根本的是 要多个部门联手,通过财政、外汇、金融等多项措施,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关键词] 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147-03

[作者简介] 钟冠海,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江西 宜春 336000)

自2006年以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股价持续上涨,到2007年,猪肉等生活必需品持续涨价,有一个经济学名词普通大众也都耳熟能详,那就是“流动性过剩”。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呢,从我们实际的感觉来说,流动性过剩最直观和具体的感受,就是物品的价格都涨了,要买到原来同样多的物品,必须付出更多的钱。从这里可以理解为流动性过剩,也就是钱多了。

一、流动性过剩的界定

从经济学上来说,流动性过剩的严格界定比较复杂,来源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讲的流动性偏好,即指对货币的偏好。流动性过剩就可以理解为货币和资金过多。当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至少存在6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的情形。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前提是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与经济具有稳定的相关性。

第二种含义是指准货币(M2-M1)的持续增加,即“喇叭口”持续存在甚至扩大的状态。表明现实的货币供给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需求,这些“剩余的流动性”就转化为暂时不准备投入使用的定期存款,或被投入到股票等非实体经济领域,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泡沫经济。

第三种含义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可用资金松紧状态,即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短期融资、股市和企业债券等方式所能获得资金的状况。如果企业取得资金的环境过于宽松,那么就存在流动性过剩。潜在危害首先是可能带来经济过热,而后则可能因产出过剩而使经济陷入通缩。

第四种含义是指金融机构存贷差的持续扩大和存贷比的持续走低。流动性过剩的危害是给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造成很大压力。

第五种含义是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银行间市场利率往往被视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关键表征。

第六种含义是指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比例,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前者为强制性指标,因而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超储率持续处于高位。基于这种内涵提出的“流动性管理”职能,符合市场经济对央行普遍的职能要求,因而其指向未必一定与流动性过剩有关。

综合起来简单说,流动性过剩可以表述为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就金融机构而言,则表现为存贷差过大。根据央行数据显示(见下表),2007年1-9月份,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差额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从1月末的10.9万亿元,猛增至9月末的12.4万亿元,增加1.5万亿元,每月10几万亿元的闲置资金表明,我国短期流动性过剩压力有增无减。

从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来看,主要是外贸盈余迅速上升,存在着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而2007年6月末更是高达1.3万亿元,央行为收购这些外汇储备需要发行的货币超过10万亿元。内部原因则是相对于消费而言,投资增长过快、储蓄率居高不下等。

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问题是大量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严重的还会导致经济衰退。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应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化解。

从上面的一些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数据来看,流动性过剩的实质就是钱多了,且其危害非常之大。各国都将流动性过剩当作经济生活中的大敌。但是,具体到中国,具体到中国老百姓的经济生活中,这次很多经济学家所说的流动性过剩,是不是真的是钱多了呢?

二、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

就象一些经济学家对猪肉等原材料涨价的定义一样,笔者认为,这一次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全面性的,因此,没有必要呼喊“狼来了”,没有必要感到恐惧。

相信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都会有最直接的疑问,中国怎么会是钱多了呢,人们要买房子,要买车子,要上学,要看病,要赡养父母,要照顾子女,都恨不得某天有一笔横财,哪里还会说是钱多了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6.2%,比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仍是上涨主因,虽然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较9月初下降0.26元,已经出现小幅回落,但9月CPI高位增长的主要原因仍在于食品价格。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6%,其中,粮食上涨6.3%,蛋上涨26.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9.1%,水产品上涨4.6%,鲜菜上涨3.0%,鲜果下降3.3%。从涨价因素来看,新涨价因素占2.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占1.9个百分点。

而消费价格指数中并未包括的住房等大件商品价格占居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绝大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情况显示,一至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累计平均上涨6.7%,一季度上涨5.6%,二季度上涨6.3%,三季度上涨8.2%。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2%,一季度上涨6%,二季度上涨6.4%,三季度上涨9%。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6%,一季度上涨5.2%,二季度上涨6.9%,三季度上涨7.6%。一些大城市房屋消费价格涨幅更高一些,其中,一至三季度,深圳上涨15.7%,北海市上涨12.1%,北京上涨10.1%。这象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任劳任怨的中国老百姓身上,为中国大地造就了大批的“房奴”,一辈子为“房”活为“房”忙。

如果不幸患上了重大疾病,有的如遭受“灭顶之灾”,更别说实现小康生活的目标了。而小孩升学的压力、婚庆的支出、文化生活的追求,这一项项的开销都必须要靠百姓们的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甚至需要斤斤计较,可叹于中国老百姓的光荣传统,可怜了他们的一代代付出,这又何谈生活质量,何来和谐小康。这从中央银行公布的《城镇储户收入与物价扩散指数表》中反映的有关统计数据可见一斑。

从上表来看,城镇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下降的,却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则加速上升。

而且,就中国的宏观经济而言,需要钱的地方很多,比如说西部开放,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产业的升级换代,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完备,等等………。这些工程的资金需求,都是以千亿及至万亿计,即使是把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存款都放出来,恐怕也不一定够。并且,这些需要投资的地方,其实也就是赚钱的机会,期待着产业资本的大量进入。

可见,不论是从宏观经济层面,还是从个人消费来说,中国还有很大的“余钱”吸纳空间,并不存在钱“多”了的问题。

可现实是,房地产呼呼地上涨,股市蹭蹭地往上窜,确实好像是钱多了。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明白了,目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钱多了,而是太多的钱投到少数几个方向了,导致这少数几个领域出现与整体经济不协调的走势。

正因为这样,中国解决现在所谓的金融泡沫问题,也就还有很大的腾挪空间,因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将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的资本向更多的领域转移,一方面可以消除泡沫,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和地区发展,并最终给人们带来利益,不论是企业、产业、地区还是人们,都能从中获得益处,笔者相信,这是国人乐于见到的美好前景。

三、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解决之道

为什么突然之间中国的流动性就过剩了呢?为什么前几年还在为国人们的消费欲望发愁,现在突然间就出现大家都把钱拿出来,以至于市面上钱多了呢?

(一)关键原因是投资环境的变化,造成大家都不愿意投资实业,而是进入金融行业,因此,实物产出少了,与一般的经济学家所说的不同,我们的流动性过剩并不是钱多了,而是实际产出少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截至2007年8月27日,沪深两地共1220家上市公司提供的半年报显示,共创造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达到78.16%。然而,在上市公司超过七成的业绩高增长中,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项合计占到了利润总额的21.54%;其中,投资净收益合计731亿元,占到三项非营业收入的八成多。

相对于成熟市场上市公司非主营业务通常仅占总利润不足10%的比重,国内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等三项占总利润的比例确实显得有些过高。表面上看,尽管投资收益占比高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上市公司在业绩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投资净收益激增将给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性带来挑战和风险,隐患也是毋庸置疑的。

(二)存在着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化的退化风险。如前所述,投资净收益占比最大的是下游微利的上市公司;而这些上市公司之所以钟情于投资收益,更多的原因在于投资收益相对于营业利润具有较高的机会收益。资本追逐高利润的本性必然会使得相当部分产业资本通过投资而金融资本化。

这种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退化风险是中国经济目前最主要的隐患。因为它一方面导致产业的空心化,使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导致金融资产泡沫化,使金融资产辗转流入股市和房市,经济出现虚增现象,两者的恶性结合,导致中国经济的基础被严重消弱,同时风险被成倍加大。

这样看来,我们可以给出结论,那就是,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如果仅仅通过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一方面,与利率上涨所造成的那部分增加的收益相比,投资性收益是它的千倍万倍以上,怎么可能因为利率的提高转而进入银行成为沉淀的货币。另一方面,贷款利率的提高,使得企业会更少从银行借钱,客观上减少了向社会提供的货币,但是,现在更多的是企业从实业投资中的收益不再投入实业,而是转入了投资。再次,利率上调,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尽管增加了商业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但他们会采取相应减少系统内的超额准备金来应对,因此,这个本来还有效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由于企业资金来源的不同而变成了无的放矢,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利率政策的调控效应难以起到应有的效用。

(三)真正要解决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多个部门联手,切实从解决中国的投资环境入手,让大家的实业投资能够实实在在地赚到钱、赚大钱,并且比金融市场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则那些投入股市、房地产等方面的资金重新进入实业,那自然产品供应丰富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病弱了,也就体现不出流动性过剩了。而这显然不是中央银行一家所能够解决的。

具体来说,化解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除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外,还要打好以下“组合拳”:

1.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通过减轻赋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和增加企业盈利分红等措施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改变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中过于向政府与企业倾斜的倾向;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增加政府的教育支出,以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来保持居民工资水平的长期增长。最后,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切实解除国民的“近虑”和“远忧”。唯其如此,才能提高国民的消费欲求,拉动国内消费。

2.用活庞大的外汇储备。要努力到国外去寻找投资机会,通过运用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的机会,积极收购国外的石油、资源、铁矿等产业,为我国的后续发展寻找新的可用的原料供给地。同时,进口高新技术和设备,不断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将外汇储备变成外汇资源,变成可以创造利润的外汇资产,变“死钱”为“活钱”。

3.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减轻强制结售汇制下给央行带来的货币流动性管理的压力,由国家集中储备外汇向民间分散外汇转变,由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向有条件地对外投资转变。同时我国应逐步构建一个以资本市场为主导,各种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4.采取措施防止产业资本金融化。一方面,各金融机构要监督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确保企业将资金用于技术进步和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防止产业资本向股市、期货等虚拟市场转移,防止形成资产泡沫。

参考文献:

[1]王坤岩.以流动性过剩何时了[J].产权导刊,2007,(9).

[2]李晓超.前三季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EB/OL].http://www.stats.省略.2007-10-25.

上一篇: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思考